1,清朝乾隆年間的遵義府真安州小溪里九甲地名龍?zhí)辽w倚筍子臺
咨詢記錄 · 回答于2021-10-10
清朝乾隆年間的“遵義府真安州小溪里九甲地名龍?zhí)辽w倚(筍)子臺”、“德溪里四甲”等地名,今指何處?
網(wǎng)友你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根據(jù)你的提問,查詢到,遵義府:今貴州省遵義市。雍正六年改屬貴州省。正安:名源真安州 正安縣,清雍正年間改原真安州為正安州,始得名。正安縣治所在,先為思寧州(今道真縣舊城),后相繼遷三江里毋斂壩(今新州)、古鳳山麓(今縣城)、德溪里土坪。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2,貴州正安旅游導游詞
摘要
您好,貴州正安縣導游詞;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縣城就是正安縣。正安縣是貴州省遵義市下轄縣,位于遵義市東北部,是貴州襟聯(lián)重慶的前沿,是渝南、黔北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qū)域,素有"黔北門戶"之稱。
正安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北接重慶市南川區(qū),東北毗鄰道真縣、務川縣,東南與鳳岡縣和湄潭縣交界,南靠綏陽縣,西北與桐梓縣接壤。
正安縣域,春秋戰(zhàn)國時屬大夜郎鄨國。秦改郡縣制,北部屬巴郡,南部屬鄨縣境域。
漢代北部屬涪陵縣和枳縣,南部先屬犍為郡鄨縣,后屬牂牁郡鄨縣。
魏晉南北朝屬平夷(蠻)郡鄨縣。隋大業(yè)十年( 614 年)屬明陽郡黔州信安縣。
唐武德二年(619 年)屬義州信寧縣,繼屬智州、牢州、夷州。貞觀十六年( 642 年)縣境屬珍州。天寶元年( 742 年)改珍州為夜郎郡。乾元元年( 758 年)復為珍州。五代十國為前蜀和后蜀轄地。
宋初屬珍州樂源縣。開寶元年( 968 年)后珍州改名西高州。大觀二年( 1108 年)復名珍州。咸淳十年 ( 1274 年)珍州(樂源、綏陽)劃歸播州,隸夔州路。
元代先屬珍州,隸遵義總管府播南路,至元二十九年( 1290 年)置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隸播州沿邊安撫司。至正二十三年( 1363 年),明玉珍踞蜀稱帝,建立西夏政權(quán),改珍州“珍”為“真”,稱真州思寧等處長官司。至洪武十七年( 1384 年)改為真州長官司,隸播州宣慰司。萬歷二十九年(1601 年)平播后,改土歸流,真州長官司改為真安州,屬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思寧里潏水園(今道真縣舊城)。萬歷四十八年( 1620 年)遷三江里毋斂壩(今新州),
清康熙元年( 1662 年)遷古鳳山麓(今正安縣城),十二年( 1673 年)遷德溪里土坪,十三年復遷古鳳。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更遵義軍民府為遵義府。雍正二年( 1724 年),改真安州為正安州,六年正安州隨遵義府隸貴州布政使司,自此正安始入黔籍。
咨詢記錄 · 回答于2021-10-21
貴州正安旅游導游詞
您好,貴州正安縣導游詞;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縣城就是正安縣。正安縣是貴州省遵義市下轄縣,位于遵義市東北部,是貴州襟聯(lián)重慶的前沿,是渝南、黔北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qū)域,素有"黔北門戶"之稱。
正安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北接重慶市南川區(qū),東北毗鄰道真縣、務川縣,東南與鳳岡縣和湄潭縣交界,南靠綏陽縣,西北與桐梓縣接壤。
正安縣域,春秋戰(zhàn)國時屬大夜郎鄨國。秦改郡縣制,北部屬巴郡,南部屬鄨縣境域。
漢代北部屬涪陵縣和枳縣,南部先屬犍為郡鄨縣,后屬牂牁郡鄨縣。
魏晉南北朝屬平夷(蠻)郡鄨縣。隋大業(yè)十年( 614 年)屬明陽郡黔州信安縣。
唐武德二年(619 年)屬義州信寧縣,繼屬智州、牢州、夷州。貞觀十六年( 642 年)縣境屬珍州。天寶元年( 742 年)改珍州為夜郎郡。乾元元年( 758 年)復為珍州。五代十國為前蜀和后蜀轄地。
宋初屬珍州樂源縣。開寶元年( 968 年)后珍州改名西高州。大觀二年( 1108 年)復名珍州。咸淳十年 ( 1274 年)珍州(樂源、綏陽)劃歸播州,隸夔州路。
元代先屬珍州,隸遵義總管府播南路,至元二十九年( 1290 年)置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隸播州沿邊安撫司。至正二十三年( 1363 年),明玉珍踞蜀稱帝,建立西夏政權(quán),改珍州“珍”為“真”,稱真州思寧等處長官司。至洪武十七年( 1384 年)改為真州長官司,隸播州宣慰司。萬歷二十九年(1601 年)平播后,改土歸流,真州長官司改為真安州,屬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思寧里潏水園(今道真縣舊城)。萬歷四十八年( 1620 年)遷三江里毋斂壩(今新州),
清康熙元年( 1662 年)遷古鳳山麓(今正安縣城),十二年( 1673 年)遷德溪里土坪,十三年復遷古鳳。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更遵義軍民府為遵義府。雍正二年( 1724 年),改真安州為正安州,六年正安州隨遵義府隸貴州布政使司,自此正安始入黔籍。
您好,貴州正安縣導游詞;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縣城就是正安縣。正安縣是貴州省遵義市下轄縣,位于遵義市東北部,是貴州襟聯(lián)重慶的前沿,是渝南、黔北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qū)域,素有"黔北門戶"之稱。
正安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北接重慶市南川區(qū),東北毗鄰道真縣、務川縣,東南與鳳岡縣和湄潭縣交界,南靠綏陽縣,西北與桐梓縣接壤。
正安縣域,春秋戰(zhàn)國時屬大夜郎鄨國。秦改郡縣制,北部屬巴郡,南部屬鄨縣境域。
漢代北部屬涪陵縣和枳縣,南部先屬犍為郡鄨縣,后屬牂牁郡鄨縣。
魏晉南北朝屬平夷(蠻)郡鄨縣。隋大業(yè)十年( 614 年)屬明陽郡黔州信安縣。
唐武德二年(619 年)屬義州信寧縣,繼屬智州、牢州、夷州。貞觀十六年( 642 年)縣境屬珍州。天寶元年( 742 年)改珍州為夜郎郡。乾元元年( 758 年)復為珍州。五代十國為前蜀和后蜀轄地。
宋初屬珍州樂源縣。開寶元年( 968 年)后珍州改名西高州。大觀二年( 1108 年)復名珍州。咸淳十年 ( 1274 年)珍州(樂源、綏陽)劃歸播州,隸夔州路。
元代先屬珍州,隸遵義總管府播南路,至元二十九年( 1290 年)置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隸播州沿邊安撫司。至正二十三年( 1363 年),明玉珍踞蜀稱帝,建立西夏政權(quán),改珍州“珍”為“真”,稱真州思寧等處長官司。至洪武十七年( 1384 年)改為真州長官司,隸播州宣慰司。萬歷二十九年(1601 年)平播后,改土歸流,真州長官司改為真安州,屬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思寧里潏水園(今道真縣舊城)。萬歷四十八年( 1620 年)遷三江里毋斂壩(今新州),
清康熙元年( 1662 年)遷古鳳山麓(今正安縣城),十二年( 1673 年)遷德溪里土坪,十三年復遷古鳳。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更遵義軍民府為遵義府。雍正二年( 1724 年),改真安州為正安州,六年正安州隨遵義府隸貴州布政使司,自此正安始入黔籍。
民國 2 年( 1913 年),貴州省公署發(fā)布“露告”,廢正安州置正安縣。民國 3 年,正安州始改為正安縣,屬黔中道。民國 9 年廢道后,直屬于貴州省。民國 24 年屬第五督察區(qū)專員公署。民國 30 年( 1941年)析正安東北地置道真縣。 1949 年 12 月 20 日,正安解放后,屬貴州省遵義專員公署。 1958 年,道真縣并入正安縣。 1961 年恢復道真縣建置。正安仍轄合并前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