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蘭地怎么喝最有味兒
水果白蘭地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時尚飲品
水果白蘭地的制作材料:主料:脫臭酒精100克 白砂糖50克 白酒500克 綠茶15克 白鳶尾根2克 菩提花15克 丁香2克 檸檬酸2克 桔子皮干10克 蘋果汁50克 香草豆5克。 教您水果白蘭地怎么做,如何做水果白蘭地才好吃1.取干凈鍋,將綠茶、菩提花放入,加適量沸水,置于火上煮沸,改用文火煮5分鐘,離火冷卻,進行過濾,去渣取液,待用。
2.取干凈容器,將白鳶尾根、桔子皮干、丁香、香草豆、糖、檸檬酸放入,加入白酒,不斷攪拌均勻,密封浸漬2個月后進行過濾,去渣取液,待用。
3.取干凈容器,將蘋果汁放入,然后加入綠茶混合液,攪拌至混合均勻,再將白鳶尾根等混合浸出液放入,攪拌均勻。
4.將容器蓋蓋緊,放在陰涼處儲存3個月,然后啟封進行過濾,去渣取酒液,即可飲用。
冰鎮(zhèn)白蘭地咖啡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時尚飲品
冰鎮(zhèn)白蘭地咖啡的制作材料:主料:冷水500毫升;咖啡50克;白糖50克。 教您冰鎮(zhèn)白蘭地咖啡怎么做,如何做冰鎮(zhèn)白蘭地咖啡才好吃(1)將咖啡放入壺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5 ̄10分鐘。
(2)煮好的咖啡經紗布過濾后,留汁去渣,倒入杯中,加白糖攪拌溶化后待用。
⑶晾涼后,倒入白蘭地酒,攪勻,加冰即可飲用。本品芳香甘美,酒味清香,風味獨特,是普通家庭的上乘飲料。
首先,干邑白蘭地倒入郁金香杯內約1/3滿,然后用手指捏住杯腳底部,以避免手心溫度傳抵杯中影響酒質。然后其余品酒步驟如下: 〔欣賞色澤〕 拿起酒杯對著光源,觀察干邑白蘭地的色澤及清澈程度。品質優(yōu)良的干邑白蘭地應呈金黃色或琥珀色,而非紅色。 〔試驗稠度〕 將杯身傾斜約45度,慢慢轉動一周,再將杯身直立,讓酒汁沿著杯壁滑落,此時,杯壁上所呈現(xiàn)之宛如美女玉腿舞動的紋路,即為所謂的“酒腳“;越好的干邑白蘭地,滑動的速度越慢,酒腳越圓潤。 〔嗅聞香氣〕 將酒杯由遠處移近鼻子,以恰能嗅到干邑白蘭地酒香的距離來衡量香氣的強度與基本香氣,再輕輕地搖動酒杯,逐漸靠近鼻子,最后將鼻子靠近杯口深聞酒氣,以便辨別各種香氣的特征與確定酒香的持久力。干邑白蘭地的香氣有淡雅的葡萄香味、橡木桶的木質風味、青草與花香的自然芬芳等,要享受這些不同香氣,必須深深地吸氣,用鼻根接近雙眉交叉處的嗅覺來感覺。 〔品嘗佳釀〕 從舌尖開始品嘗干邑白蘭地,先含一些醇酒在舌間滑動,再順著舌緣讓酒流到舌根,然后在口中滑動一下,入喉之后趁勢吸氣伴隨酒液咽下,讓醇美厚實的酒味散發(fā)出來,再用鼻子深聞一次,將所有的精華消化于口鼻舌喉之間。 白蘭地(BRANDY)是一種烈酒,由葡萄酒或水果發(fā)酵后蒸餾而成的,但須放在木桶里經過相當時間的陳年。世界各國都出產白蘭地,而葡萄酒以法國產的最好,所以法國白蘭地也是最好,其中以干邑白蘭地(COGNAC BRANDY)尤為世界馳名。 所有的干邑都是白蘭地,但所有的白蘭地并不都是干邑。干邑是由法國的 Charente所出的葡萄酒蒸餾的,而且受到法律的限制與保障,其他地方出的葡萄酒蒸餾出白蘭地,在法律上說,不可稱為干邑。 所有白蘭地酒廠, 都用字母來分別品質, 例舉如下: E代表ESPECIAL(特別的) F代表FINE(好) V代表VERY(很好) O代表OLD(老的) S代表SUPERIOR(上好的) P代表PALE(淡色而蒼老) X代表EXTRA(格外的) X.O代表干邑白蘭地的一個等級 干邑的品質之所以超過其他的白蘭地,不僅是因為該地區(qū)的特殊蒸餾技巧,也是 因為該地區(qū)的土壤好、天氣好等, 因此產的葡萄特別好。 ====== 白蘭地的飲用方法很多種。1。是凈飲---用白蘭地杯,然后倒些白蘭地(最好是一瓶的4分之1。另外用水杯配一杯冰水,喝時用手掌握住白蘭地杯壁,讓手掌的溫度經過酒杯稍微暖和一下白蘭地,讓其香味揮發(fā)。充滿整個酒杯,邊聞邊喝,才能真正地享受飲用白蘭地酒的奧妙,冰水的作用是:每喝完一小口白蘭地,喝一口冰水,清新味覺能使下一口白蘭地的味道更香醇。當呼吸一口氣的時候,白蘭地的芬芳久久停留在嘴里。 還有偶種喝法---加水,中國人多喜歡加冰,那只是喝一般牌子的白蘭地。對于陳年上佳的干邑白蘭地來說,加水、加冰是浪費了幾十年的陳化時間,丟失了香甜濃醇的味道。所以一般推薦喝陳年的白蘭地最好不要加。任其原味散發(fā)出去 在白蘭地的喝法中,許多女士喜歡把酒與飲料混合在一起喝。多見的有:白蘭地加可樂。用一個杯,放半杯冰塊,少量的白蘭地,比酒多些的可樂,用小匙攪拌一下。出來的味道也挺特別的,也有很多人把這個喝法比做喝雞尾酒。這可是最大的錯誤!
2,裝紅酒為什么一定要橡木桶
橡木桶是葡萄酒的給氧者。橡木桶壁木質細胞的透氣性,讓微量氧氣滲入,促進單寧柔化,讓酒更圓熟。同樣地,葡萄酒也會穿過桶壁蒸發(fā)到空氣中,因此每隔一段時問就要進行“添桶”,如此一兩年之后,葡萄酒因蒸發(fā)濃縮變得更加濃郁。橡木桶是葡萄酒的香味倍增器,它本身含有的單寧和香氣物質融入葡萄酒后,能夠提升酒的風味和口感。 橡木桶的新舊、大小也會影響葡萄酒的質地。桶子越新封閉性越好,帶給葡萄酒的木香就越多;容積越大,每一單位的葡萄酒所得到的氧化效果就越小。例如,要保持紅酒新鮮的酒香可選擇大的橡木桶,不僅不會成熟太快,而且不會有多余的木香。 法國橡木和美國橡木對葡萄酒也有不同的影響:美國橡木香氣特別濃郁,會輕易蓋過水果味;法國橡木香氣復雜,融入葡萄酒的結構中,香草、野味、炭燒、巧克力、研磨咖啡……滋味紛呈,口不暇接。
網上有橡木桶就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自己紅酒一般用無內膽橡木桶進行發(fā)酵用!
歐洲的橡木一般香氣較幽雅細致、易于與葡萄酒的果香和酒香融為一體,而美洲白櫟的香氣較濃烈。較易游離于葡萄酒的果香和酒香之上。如果釀酒師喜歡釀制橡木味濃重單一的葡萄酒,一般多選用美國的白棟;如果想釀造橡木香、果香、酒香協(xié)調幽雅的葡萄酒則要選擇歐洲橡木。 第二、確定桶型 橡木桶的規(guī)格和型號很多。桶型有波爾多型、勃艮地型、雪利型等等、容量則有30升、l00升、225升、228升、300升、500升,甚至幾千升不等。選擇橡木桶型號時主要需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操作的方便性;二是內比表面積。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通常選用225升勃艮地型的橡木捅。這種橡木桶不僅有合適的表面積容積比,而且移動操作和清洗等都很方便。 第三、培烤程度 葡萄酒在橡木桶中貯存是為了汲取橡木中的芳香物質單寧酸等有效成分。不同的橡木桶可提取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樣的,這主要取決于橡木桶制作工藝中“培烤”的工藝。如果培烤程度不同,即使橡木種類、型號一致,貯存出來的同種葡萄酒的風味也會有較大差異。人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經過適度培烤的橡木桶會賦予葡萄酒更馥郁、更怡人的香氣,經其陳釀的葡萄酒口感也更加柔和飽滿。而且,培烤程度不同的橡木桶賦予葡萄酒的滋味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輕度和中度培烤的橡木,會賦予葡萄酒一種鮮面包的焦香和怡人的香味;而過度培烤的橡木會使在其中陳釀的葡萄酒產生一種象柴油一樣的味。因此,選擇橡木桶的培烤程度時一定要結合所釀葡萄酒的風格仔細斟酌。 確定了合適的橡木桶之后,還要確定葡萄酒的橡木處理方法。葡萄酒橡木處理采取的方法有很多,紅白葡萄酒略有區(qū)別。白葡萄酒處理方法是在橡木桶中發(fā)酵,并在酒泥上陳釀;而紅葡萄酒則是在酒精發(fā)酵和蘋果酸-乳酸發(fā)酵結束,并進行簡單的自然澄清之后再灌入橡木桶中進行陳釀。 不管采用哪種方法,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日常管理。必須做到控制陳釀的溫度和濕度;避免污染;及時添桶與攪拌。除此之外,定期品嘗與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葡萄酒其實也是一種“生命體”,在其桶陳期間需要釀酒師的細心呵護和照料。除去保持滿桶儲存外,需要定期地對葡萄酒進行品嘗。這樣就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如霉味、酸敗或其它異味等。還可以準確地預期葡萄酒的成熟日期。
橡木桶貯酒有三大主要功能:一是原酒顏色的變化,干白顏色貯酒過程中會變深,干紅則會變淺,但是更穩(wěn)定。 二是香氣的變化,從木桶烘烤的內壁溶到酒中的橡木香味,賦予葡萄酒更為復雜、馥郁和諧的香氣。 三是口感的變化,從木桶中溶出的橡木單寧,與酒本身的單寧融合,部分不穩(wěn)定的單寧析出,使酒體變得柔和、精細。顯然,其它的玻璃容器、不銹鋼容器都不具備橡木這種木材的特質,至于鐵桶,葡萄酒釀造中,葡萄酒是絕對不能和鐵質、銅質容器接觸的,會發(fā)生鐵破敗、銅破敗病,導致酒質變壞。 所以對于高端陳釀型干紅則是必不可少的提質手段。
這是哪個水貨師傅教的?世界上99%以上的紅酒,都是用玻璃瓶裝。對于已經釀成的葡萄酒,采用橡木桶裝,反而會影響紅酒的原產風味,無益。
最近在Decanter 網站上看到一篇報導,里面提到法國農業(yè)部最近對葡萄酒產業(yè)放寬幾項規(guī)定,其中包括:vin de pays 鄉(xiāng)村級以上的葡萄酒可以使用橡木削來釀酒、AOC 級的酒酒標上可以標示葡萄品種與允許使用人工方式降低葡萄酒的酒精濃度等。這些新規(guī)定大多來自Bernard Pomel寫給政府的提議書,而他在提議書里也特別提到酒廠應該釀造顧客喜歡的酒,而不是釀酒師自己想要釀造出來的酒。 使用橡木削來釀vin de pays 級的酒已有一陣子,歐盟也允許這樣的釀造方式,只不過大部份法國釀酒師并不認同這樣的釀酒方式。報導里提到一位酒吧老板說這種釀酒方式如同”把酒釀的像麥當勞食品般”。不過這種釀法在新世界釀酒產區(qū)很常見,而且市場接受度并不低。不久前澳洲才從法國手中奪走英國最大葡萄酒進口國的位子,這對法國人來說情何以堪,所以法國政府希望透過這樣的改革可以讓法國酒在外國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其實自羅馬時代葡萄酒跟橡木桶就已經有密切關系,當時橡木桶除了可以用來保存及運送葡萄酒外,同時可以用來運送其它用品如火藥等。很多人嘗試過使用其它類型的木頭例如栗木(chestnut)及胡桃樹(walnut)等,但是效果都不佳,主要是因為橡木本身有高伸張力,可輕易搬動、展延性強而且防水(酒)。后來釀酒師發(fā)現(xiàn)橡木里面的氣孔會讓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接觸到微量的空氣,而輕微的氧化作用會使葡萄酒變得更加柔順并增添許多風味。 一棵橡木樹需要150-230年的生長期才適合砍伐,目前法國約有450萬公頃的橡木林,其中185萬公頃為國有,就質量的部份國有橡木林地的樹木材質比一般私有的林地好。為了確保橡木的供應量不間斷,自17世紀中期起法令就限制每年可砍伐的橡木樹數(shù)量并同步進行林園重建工程。目前法國每年生產大約20萬個以上的橡木桶。 可以用來做成橡木桶的橡木有兩種,一種是美國的白橡木(Quercus alba),另一種是歐洲的棕色橡木(Quercus robur 和 Quercus sessilis)。美國白橡木的香氣較濃、紋理較大、生長速度較快,所以價格比較便宜。歐洲的橡木香氣與單寧比較細致,紋理較密,不過生長速度較慢,所以價格比較高。在所有歐洲橡木種類里面法國出產的橡木如Tron?ais, Nevers 和Allier等做出來的橡木桶質量最好,也最受到釀酒師的喜愛,不過因為供不應求所以價格不斐。橡木在經過處理后必須裁成橡木桶的長度進行干燥動作,目前干燥方式有兩種,一種在戶外以天然方式風干,另一種是使用窯 (kiln)。高級的橡木大多使用天然風干法,不過使用這種方式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約3到4年左右)。在風干過程中橡木里某些不好的味道會被柔化,而且會使香氣更加集中。此外在風干過程中橡木會轉成黑灰色,這樣會除去木頭里硬澀的單寧。另外據說在風干過程中橡木上的霉菌與酵素也會將苦澀的味道轉變成柔順天然的味道,帶給葡萄酒更上乘的口感。 風干后的橡木需要透過熱氣彎曲才能被制造成橡木桶,熱氣部份用火或蒸氣都可以,但幾乎所有的制桶師都會選擇使用火烤的方式,因為用火烤的方式做出來的橡木桶質量比較好。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用小火烤出來的木桶在香氣上與風味上比用大火烤出來的要好得多,所以制桶人的烘烤技術也一樣會影響到橡木桶的質量。目前橡木桶烘烤的程度可分成三種,微烤,中烤與重烤。微烤過的橡木桶跟原來的橡木顏色差不多,放在這種橡木桶里面的酒會有濃郁的果香但是單寧會比較厚重。中烤過的橡木桶通常會帶給存放在里面的酒迷人的香草或咖啡香,此外有了這一層烘烤面后,酒中的酒精與木桶接觸面變小,從橡木桶里萃取出來的單寧也會比較少。至于重烤過的橡木桶大多會帶給葡萄酒濃厚的咖啡豆香、烤面包甚至烤肉等香氣,不過味道過重很可能會壓過酒本身的味道,所以比較適合用來陳年美國波本威士忌。也因為制造橡木桶的過程繁雜,所以橡木桶的價格并不便宜,這或許對高價酒來說影響不大,但對平價酒而言使用新橡木桶陳年并不符合成本效應,于是很多新世界的酒廠為了讓葡萄酒里面有橡木桶的味道于是在釀酒時改用橡木片或橡木削。使用木片或木削來釀酒時必須在酒發(fā)酵前加入,因為在發(fā)酵過程所產生的高溫會將橡木的味道引發(fā)出來。不過使用這種方式釀出來的酒在剛裝瓶時喝起來的感覺跟在橡木桶陳年的酒差異不大,不過陳年一段時間后酒的味道會變苦,而且也沒有很長的陳年空間。 這幾年法國政府為了處理國內生產過剩的葡萄酒,想盡辦法協(xié)助酒莊提高銷售量,在法令上也盡量配合世界趨勢,使酒莊在釀酒與營銷時能有更多的彈性。這些年使用橡木削釀酒的酒廠越來越多,價格也頗有競爭力,做出來的酒質量也越來越好。我想釀葡萄酒不見得一定要用橡木桶,但在可以釀出陳年好酒時不要為了省錢而使用橡木削,這樣做是會遭天譴的!
3,做意大利面的方法
原料:
西紅柿3個、洋蔥半個、黃油10克、羅勒(可以不放)、黑胡椒、鹽、糖、雞精、意大利面、香菇、火腿、青椒
做法:
1在鍋中用文火融化黃油后,開大火,放入洋蔥碎,炒出香味后,倒入西紅柿丁翻炒。
2出湯后加入羅勒、黑胡椒、鹽、少許糖和雞精,不停攪拌,大火將湯收干成醬。
3鍋中倒入清水加熱,待水開后放入少許鹽,再按意大利面包裝袋上的提示時間煮熟,過一下冷水,控干水份,在面中倒入少許食用油攪拌,以免沾粘。
4起鍋,倒入少許油,待油七分熱的時候,放入香菇、火腿和青椒炒出香味后,倒入剛才炒好的西紅柿醬和意大利面,在鍋中攪拌翻炒均勻,面也就好啦。
意大利面做法
材料:牛肉餡500克,洋蔥一顆切碎,胡蘿卜2根切碎,西芹4根切碎,去皮,番茄5個打漿,橄欖油100克,鹽,雞精,桂樹葉,黑胡椒碎適量,白葡萄酒半杯。
做法:
1.
在鍋中加水燒開。(水中要加少許鹽和食油)。開鍋后將面條成輻射狀放入鍋中,蓋蓋兒沸煮約12~15分鐘。撈出濾水。
意大利粉在超市有賣,配有詳細的說明,即使第一次做意大利粉,也可以做得像餐廳里的一樣。我也當回廚師,先把水煮開,放入意大利粉。記得要握住面的頂端立在鍋子中央,然后松手,讓面呈放射狀散開(如果不是長面,而是各種通心粉,就不必放在鍋子中央了,象撒魚食一樣倒進水里就行了),然后加適量鹽,開始煮。煮的過程中注意,意面很容易沸鍋的,要站在旁邊觀望。面煮到何時為合適呢?我從一位臺灣美食家處偷了一招:將一根面拎出鍋子,拋向天花板,如果剛好黏住不掉落,軟硬度就恰好了。那根拋向天花板的面稍候是會落下來的,所以不用擔心整個屋頂藏滿了意面暗器,有砸傷腦袋的危險。當然,用指甲掐一下或用嘴嘗一下軟硬度也非不可。
注意,一定要隨煮隨攪拌,這樣就不會粘做一團。想知道面條是否熟了,可以取一根咬斷,看橫截面是否有白色的一點,如果有,說明未熟需要繼續(xù)煮。
怎么把握量呢?普通意大利面(不是通心粉是細長型的面條)一把。一把是把你的食指尖扣在大拇指的第一節(jié)關節(jié)內側,同時中指,無名指和小手指與食指并列蜷曲成桶狀,在中空部分填滿干意面,就差不多夠了。約一人份或兩人份。
所謂的干制意大利面,根據意大利的法律規(guī)定,必須是100%的杜蘭小麥做為原料;只能用天然材料著色,不得使用人工色素或防腐劑。制作加蛋的面條,100公克的面粉一定要加上5顆以上的蛋。杜蘭小麥是一種含面筋較多的硬質小麥,先研磨成金黃色的粗粒面粉,將質去除,再加水揉制而成。為了使面條能長時間保存,通常都不加蛋,所以質感干硬,需要煮制的時間也比較長。獨特的嚼勁是意大利面的特色。至于含蛋的干制意大利面,質地較薄,但在光線下不會呈半透明狀,保存期限較短。
意大利面條有很多的做法,其實主要是醬汁起決定性作用,和中國的打鹵面差不多,上海人叫"蓋澆面",澆頭在北方叫"鹵"。意大利面用的澆頭或鹵叫醬汁。意大利面講究面條味道的醇厚、鮮美,其真正的學問在醬汁的配料上。三種基本醬汁主導面的口味:以番茄為底料的醬汁、以奶油為底料的醬汁和以橄欖油為底料的醬汁。這些醬汁還能搭配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變換出各種不同的口味。你要是生手,又只買了面條沒買做醬汁的材料,又還沒有很多的時間去鼓搗,那么我們先用在你的冰箱里能找到的并且是最簡單的來做。
2、鍋里放油,加熱至有青煙上升時放入洋蔥碎炒至噴香放入胡蘿卜碎和西芹碎炒至稀軟時放入牛肉餡再炒至變色時放白葡萄酒,黑胡椒碎攪拌均勻加入番茄漿混合均勻再放鹽,雞精,桂樹葉,轉至中火熬煮,并不時攪拌,輕輕濾去表面。醬汁有了黏度以后放入煮好的意面攪拌均勻,沒有了湯汁就可以吃了。
醬和面的量,一般來說,新鮮面條因易吸收醬汁,故較適合濃稠的醬汁;肉醬如果過多,可能吃幾口就覺得膩了,而且醬汁的味道太濃,完全蓋掉了面的滋味,就不是很好。所以,選擇醬汁唯一不變的是:醬汁對意大利面而言,雖然重要但仍是配角,可別因貪心加了大把醬汁,而將面條本身的芳香掩蓋掉了。最恰當?shù)牧渴牵好扛娑颊吹结u汁,卻不會在吃完后盤子里還剩下一堆醬。所以,如果你沒有很多的時間,而又想有一段時間嘗試西式面條的話,那么不妨準備這樣的一鍋肉醬備用。我的經驗證明只要冷藏就可以存放一個半星期。
由第二次開始,食用之前先把要食用的量取出放在容器內加熱就好了,在煮好的面上放上熱肉醬,再配上番茄沙司和芝士粉,根據口味的需要還可以加上黑胡椒。
一、奶油培根意大利面
材料:奶油蘑菇醬2杯,大蒜末1顆,培根4條切細,西蘭花丁1杯,意大利面200克。
做法:
1、先將西蘭花用鹽水煮滾后切丁。
2、爆香大蒜末與培根丁,將奶油醬倒入鍋中用小火煮滾,再將面條放入醬汁中攪拌均勻后灑下西蘭花即完
成。
※如果不喜歡培根丁,也可以換成咸鮭魚丁,口感也很好。另外有一種雞蛋奶油培根面,則是在面條放入醬汁后,倒入一個攪拌過的雞蛋,成為一種干式的意大利面。
二、蕃茄肉醬意大利面
材料:絞肉100克、大蒜末2顆、蘑菇切片5顆、蕃茄蔬菜面醬2杯、蔥花少許、水1/4杯、意大利面200克
做法:
1、先將絞肉用米酒、醬油稍微腌一下。
2、用少許橄欖油將大蒜末爆香,再將絞肉放入快炒。
3、最后放入蘑菇切片一起炒香,加入蕃茄面醬、水。
4、待醬汁滾熱之后,放入預煮的面條,待面條入味變色即可上桌??蔀⑸掀鹚痉刍蚴[花作為調味。
三、蘑菇松茸意大利面
材料:蘑菇8顆切片、蔥花少許、草菇茸醬(清炒)1杯、意大利面200克、牛油少許
做法:1、用牛油將蘑菇清炒,灑入許鹽。
2、等蘑菇炒熟后加入草菇松茸醬煮滾,放入預煮好的面條,等入味之后灑下蔥花即可。
四、蕃茄海鮮意大利面
材料:去殼蝦仁6只、帶殼蟹腳4只、蛤蠣6個、大蒜末2顆、白酒1/4杯、蕃茄海鮮面醬2杯、水1/4杯、九層塔絲少許、意大利面200克
做法:
1、將海鮮用酒與鹽巴腌一下。
2、將大蒜末爆香,放入海鮮與九層塔絲快炒。
3、炒熟后,加入水、蕃茄面醬燴煮。
4、待醬汁煮滾后放入面條,等面條入味就可以了。
五.經典意大利細面條
暫無圖,因為我沒見過
配料:
細面條480g,香腸65g,茄子80g,西紅柿65g,柿子椒30g,豆角30g,蔥頭65g,色拉油適量,大蒜65g,丘比千島醬80g
制作方法:
1.把面條煮熟,西紅柿切成塊,焯好的豆角切成3cm長。2.茄子、柿子椒,切成片,蔥頭切細絲,大蒜切碎,香腸切成斜塊。3.鍋中放油加熱,把2倒入鍋中炒。4.將1和3混和用丘比千島醬調制。
六.意大利面與干紅纏綿
材料:Spaghetti200g、豬肉腸(可用育青腸)2根、番茄醬100g、新鮮洋蔥1/4個、大蒜3瓣、黃油20g、百里香少許、豆蔻一個、橄欖油少許、Chianti“Cetamura”1997一杯(約100ml)
準備:將豬肉腸剝去腸衣,用刀背擠碎,然后躲成肉餡。1/4個洋蔥切碎,大蒜搗成泥。將一個整顆的豆蔻磨碎1/3,當然也可以用現(xiàn)成的豆蔻粉,不過香味就差了很多。
做法:用大鍋將水燒開,加2勺鹽將Spaghetti煮8分鐘,面條就煮好了。Spaghetti的粗細不同,有1.5、1.6、1.8等不同的直徑,需要煮的時間也略有不同,不過在包裝外面一般都有指示,告訴你煮的合適的時間。煮面的同時就可以來做醬。
先在鍋里倒入少許橄欖油,中火燒至5成熱,然后放入蒜泥和碎洋蔥,炒出香味。(注意:使用橄欖油不用燒得很熱,也不要用過大的火,不然影響油本身的香味。)然后放入肉腸剁成的肉餡兒,繼續(xù)炒到肉餡兒內的油脂慢慢滲出,放入番茄醬,關小火,熬到醬熱有點微微冒泡,在里面化入黃油。慢慢攪拌均勻,倒入1杯紅葡萄酒,和豆蔻粉及百里香,攪拌到開鍋就可以了。
醬做好了的時候,面也煮好了,將面盛出來,潷干凈水分,澆上做好的肉醬,一份香氣撲鼻的意大利番茄肉醬面就做好了。
雖然烹調用的紅葡萄酒,用什么樣的干紅都可以,但是越是好的酒做出的菜肴檔次就越高。這次烹調中我選了BadiaaColtibuono酒廠的Chianti“Cetamura”1997。用意大利酒來烹調意大利菜肴更顯得原汁原味。
七.串肉意大利面
材料:牛排1塊、洋蔥1/2個、番茄1個、鮮香菇2個、大蒜1粒、意大利面1/2斤(已煮熟)、牛油3大匙。
調味料:番茄醬1大匙、鹽1小匙、黑胡椒粉1/4小匙。
作法:
1、鮮香菇用刀劃花紋后,用1大匙牛油煎黃,撒上少許鹽。
2、洋蔥、番茄洗凈后切塊,大蒜切碎。
3、用1大匙朱油炒香(2)料,加1/2小匙鹽、番茄醬、1/8小匙黑胡椒粉同炒,再放入意大利面拌勻。
4、牛排切小塊,撒上1/2小匙鹽及1/8小匙黑胡椒粉。
5、用1大匙牛油將牛排煎至6分熟(或放入烤箱烤熟)取出,以串肉叉串起。
6、將意大利面、串肉、鮮香菇依序盛盤。
八.牛肉意大利面
材料:意大利面、牛絞肉、紅蕃茄4個、意大利肉醬、洋蔥、西洋芹菜
紅蘿卜、大蒜、月桂葉、豆蔻粉、調味料、紅酒
烹調步驟:
1.蕃茄剝開放入熱水中使外皮分開。
2.起油鍋爆香牛肉,炒熟后起鍋備用;將燙好的蕃茄去皮切成塊備用。
3.起油鍋,放入洋蔥炒軟后加入大蒜爆香,加入紅蘿卜、芹菜拌勻后加入切好的蕃茄拌勻后加入炒好的牛肉。
4.再加入意大利肉醬及迷迭香、月桂葉及紅酒小火慢熬,等湯汁稍干即可。
5.將煮好的醬料淋在煮好的意大利面上即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