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鳳鳴岐香食的,任意寫出陜西的六種特色小吃

1,任意寫出陜西的六種特色小吃

油條,胡辣湯,臊子面,涼皮,油餅,肉夾饃

任意寫出陜西的六種特色小吃

2,陜西特產搟面皮哪個牌子的更好吃

1.孫大勝這個口碑最響了,包裝也不錯,味道很香,辣椒沒有苦味怪味,面皮筋道。一袋6元。2.蔡家坡小梅連著買了四次孫大勝,想換個口味,發(fā)現(xiàn)蔡家坡的小梅是扶風代工的,驚。味道跟孫大勝很像,酸度沒有孫大勝高。也很好吃,但香味沒有孫大勝足。一袋5元。3.小孟華在知道孫大勝之前,買過三次小孟華,中規(guī)中矩,從去年起突然找不到賣的了。味道沒有孫大勝好吃,淘汰。一袋5元。4.鳳鳴岐香辣椒味道怪怪的,面皮也不夠筋道。勝在便宜,一袋4元。

陜西特產搟面皮哪個牌子的更好吃

3,西安王家墳附近有什么飯店不錯

王家墳附近的餐飲娛樂 東北農家餃子館 保良烤肉 長興家常菜館 川湘園陜汽餐廳 德隆餃子館 登月童食村 東東烤肉店 豪云樓(中餐) 華龍酒家 昆侖餐廳 樂樂餐廳 平武川菜屋 陜汽餐館 陜汽職工食堂 上海小酒樓 香滿樓(幸福北路) 香悅樓大排擋 迎賓樓(中餐)
香滿樓(幸福北路
王家墳-西門好又多 王家墳-萬壽路-韓森寨-緯什街-經二...科技大學-北里王骨科醫(yī)院-長安花園-區(qū),-西北飯店-... 有人去吃過,說不錯。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西安王家墳附近有什么飯店不錯

4,我的家鄉(xiāng)岐山

我的家鄉(xiāng)在岐山,它隸屬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自古以“鳳鳴岐山,周公故里”而聞名。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周部族由豳遷岐,在岐下周原地區(qū)建邦立國。周秦漢唐時期,岐地或在畿內,或近京都,因而文化遺址比比皆是。著名的周原遺址、周公廟、九成宮都在岐山腳下。有“青銅器之鄉(xiāng)、“甲骨文之鄉(xiāng)”和“陜菜之鄉(xiāng)”等美譽,為中國“千年古縣”。 岐山縣以縣內有岐山而得名。岐山,有確指和泛指兩種含義。確指為縣城東北部20千米處千山山脈難側的箭括嶺,其雙峰對峙,巍然分歧,故名岐山。又因遠觀形似古代箭矢之尾端兩尖分岔狀,故稱箭括嶺。泛指千山山脈在岐山境內總長30余千米的山區(qū)。隋代開皇十六年(596)岐山縣設置之始,以這一顯著地標而命名。 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東部。東與扶風和眉縣接壤,南與太白縣毗鄰,洗與鳳翔縣和陳倉區(qū)襄連,北與麟游縣結界。面積855.1平方千米。人口47.7萬。瞎鳳鳴、蔡家坡、京當?shù)?個鎮(zhèn)??h人民政府駐鳳鳴鎮(zhèn)。 岐山歷史源遠流長 。據(jù)考古發(fā)掘表明,遠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就在此漁獵農耕,繁衍生息。 岐山著名景點:周原遺址、五丈原諸葛亮廟、岐山周公廟景區(qū)。在周原遺址可以欣賞周文化,參觀歷史古跡;五丈原諸葛亮廟,是為了紀念一代名相諸葛亮而建造的,主院內的三絕值得一游;岐山周公廟景區(qū)是紀念歷史人物周公的場所,這里有當?shù)匾?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岐山美食有:岐山臊子面遠近聞名,還有八畝溝搟面皮聞名省內外,岐山掛面耐煮味香,醋粉是淋完醋后的副產品,吃起來略帶酸味,營養(yǎng)價值極高,還有臊子排骨外脆里嫩,酸辣可口,肉香骨脆,耐人回味。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岐山,歡迎大家來我們岐山做客。

5,咸陽乾縣四寶有哪些

乾縣掛面、鍋盔、豆腐腦、嚓酥是乾縣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統(tǒng)稱乾州四寶。 乾縣豆腐腦 豆腐腦采用優(yōu)質黃豆為原料磨漿而成。曾有詩贊道:“豆腐新鮮鹵汁肥,一甑雋永趁朝暉,分明細嫩真如腦,食罷居然鼓腹舊。”。 乾縣鍋盔 鍋盔是乾縣的地方名吃,為直徑八寸、厚約六分的圓餅,鍋盔呈菊花狀,表皮酥黃微鼓,剛出鍋的鍋盔面香撲鼻。鍋盔久放不壞,是訪親送友的佳品。 乾縣嚓酥 嚓酥是乾縣歷史最為久遠的小吃之一,相傳已有1300余年歷史。嚓酥采用特制面粉,配豬油(傳正宗做法用的是馬油)、菜籽油和鹽,精致加工制作而成。嚓酥油大不膩,色黃味香,外酥里脆,趁熱吃更是香酥可口。 乾縣酸湯掛面 酸湯掛面用女孩子拳頭大小的碗盛,四碗起售,每碗中面只有少許,湯占大半。酸湯面采用龍須面,面條軟硬適中,入口潤滑,湯味鮮美,令人回味。 該答案來自螞蜂窩官方網(wǎng)站

6,封神榜之鳳鳴岐山中的岐山是哪個地方

當然是封神榜的岐山了,注意這句話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fā)祥地,是民族醫(y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位于富饒的關中平原西部,陜西省寶雞市境內,是對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具有決定意義的最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fā)祥地,是民族醫(y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禮樂制度、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三千多年來中華文明、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頭。 岐山,因境內東北部的箭括嶺雙峰對峙,山有兩歧而得名。 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屬寶雞市所轄,總面積 856.45 平方公里,總耕地 56.23 萬畝。 全縣轄 11 鎮(zhèn) 3 鄉(xiāng),總人口 46.3 萬人。 其中農業(yè)人口 38.1 萬人,非農人口 8.2 萬人,社會總勞力 21.4 萬個。 改革開放以來,岐山經濟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 2006年全縣實現(xiàn)國內生產總值 51.3 億元,財稅總收入 2.87 億元,農民人均收入 2847 元,全縣已創(chuàng)建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yè)先進縣。 近年來又舉全縣之力實施突破蔡家坡戰(zhàn)略,大力開展平安岐山、綠色岐山和國家衛(wèi)生縣城創(chuàng)建活動,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資發(fā)展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人民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日益增強,經濟社會持續(xù)快速和諧發(fā)展。 岐山,擁有“青銅器之鄉(xiāng)”、“甲骨文之鄉(xiāng)”、“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的美譽。 晚清四大國寶中,大盂鼎、毛公鼎均出自岐山。 2004年5月,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qū)周公廟景區(qū)發(fā)現(xiàn)周代高等級墓葬22座、貴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考古發(fā)現(xiàn)”。 岐山有光彩奪目的民間藝術,皮影、剪紙、版畫、編織、刺繡源遠流長,鑼鼓、社火、曲藝經久不衰。 位于三國古戰(zhàn)場五丈原上的諸葛武侯祠,是全國四大武侯祠之一,其僅存的岳飛手書諸葛亮《出師表》被世人譽為書法、文章“雙絕”。 陜西名吃岐山臊子面被譽為“神來之食”,去年8月,岐山又被專業(yè)機構首家命名為“陜菜之鄉(xiāng)”。 [編輯本段]地理環(huán)境 1、地形地貌 岐山縣南按秦嶺,北枕千山,中為廣闊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狹長,東西較窄,境內山、川、塬皆有,渭河、緯水河穿境而過,形成了“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 2、水資源 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為 13263 萬立方米。 多年平均自產地表水資源量 7551.5 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 7400.5 萬立方米,可開采量 4794.3 萬立方米。 縣內馮家山灌區(qū)、石頭河灌區(qū)等灌溉工程從境外引水量平均達 6829 萬立方米。 渭河、石頭河、韋水河等七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0.8 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區(qū)域分布差異較大。 主要分布在渭北塬區(qū),埋深一般在 10-80 米,單井出水量 40 噸/小時,易于開發(fā)利用。 渭河川道區(qū),單井出水量 60 噸/小時,且埋藏淺,一般為 1-15 米易于開發(fā)。 3、氣候 岐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 12 ℃。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 24.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8℃。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064.8小時,日照率 47% ,平均無霜期214天。 年平均降水量 623.8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92.3毫米,最小377.6毫米,干旱指數(shù)為1.33。 風向多以西北-東南向為主。 [編輯本段]建制沿革 岐山縣以境內有岐山而得名。 始建于隋開皇十六年(596),考其歷史源遠流長。 據(jù)文物普查,境內渭河、雍河、橫水河及沿北山一帶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9處。 表明當時已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 相傳黃帝時代,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 夏禹治水,遍識山川,據(jù)傳劃全國為九州,岐山地區(qū)屬雍州。 商沿夏制,岐地仍屬雍州。 商末,周部族由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屬區(qū)。 紂辛十九年,西伯姬昌遷都于豐(今長安縣境),岐地東部為周公旦所轄,西部為召公奭所轄。 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屬王畿的周、召兩國,由周王朝直接管轄。 周平王東遷洛陽(前770),秦襄公率兵護送有功,賜岐地為襄公所轄。 秦(前221~前206)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廢封建設郡縣后,岐地屬內史郡。 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劃長安以西鳳翔府為右扶風,領縣二十一。 岐地南部分屬武功縣、眉縣、虢縣、西部屬雍縣,東部屬美陽縣,北部屬杜陽縣。 東漢時期(25~220),岐地南部分屬眉縣、武功縣,其余所屬未變。 三國(220~280),改右扶風為扶風郡(郡治在槐里——今興平縣境內),岐地分屬亦舊。 西晉(265~316),州轄郡,郡轄縣。 岐地西屬雍縣,南屬眉縣,東屬美陽縣,為雍州(州治在今涇陽縣西北)扶風郡(郡治在今長安縣)轄。 十六國(303 ~ 420),岐山地區(qū)曾是前趙、后趙、前秦、后秦和夏的領域。 除夏隸北秦州(州治在今武功縣境)外,其余均屬扶風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設岐州(州治在今鳳翔縣南),領3郡、9縣。 平秦郡(郡治在今鳳翔縣南)的周城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地東部,橫水縣(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縣置)轄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寶雞市東50里)的平陽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區(qū)南部,武功郡的美陽縣轄岐地東北部。 西魏大統(tǒng)四年(538),改平秦郡為岐山郡、改平陽縣為眉城縣,岐地分屬未變。 北周(557~281),武帝天和四年(569)分涇州鶉觚縣南境置三龍縣,縣以山得名,治岐陽鎮(zhèn)(今岐陽村)。 屬岐山郡。 隋(581~618),改岐山郡為扶風郡,開皇十六年(596)移三龍縣治于西40里(今鳳鳴鎮(zhèn)),改名岐山縣。 大業(yè)九年(613)又移縣治于東北8里(當今故郡寺、渚村一帶)。 唐(618~907),撤扶風郡設關內道鳳翔府,岐山為其所屬。 武德元年(618)移縣治于張堡(一說張堡壘,今地不詳)。 三年(620)分岐山縣東部置韋川縣(今扶風縣)。 七年(624)移縣治于龍尾堡。 貞觀七年(633)分岐山東北部及上宜縣(今乾縣西北)置岐陽縣(縣治在今岐陽村)。 八年(634)廢虢縣入岐山縣,移縣治于今址。 五代十國(907~960),岐地仍屬鳳翔府。 北宋熙寧五年(1072)分陜西路西部置秦鳳路,岐山縣屬秦鳳路鳳翔府。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鳳翔路,本縣屬鳳翔路鳳翔府。 元(1279~1368),廢鳳翔路,本縣屬陜西行中書省鳳翔府所轄。 明(1368~1644),改陜西行中書省為陜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未變,本縣仍屬其轄。 清(1644~1911),本縣屬鳳邠道鳳翔府。 民國(1912~1949),廢府留縣。 先屬陜西關中道,至二十二年(1933)撤道,設行政區(qū),岐山縣屬陜西省第九行政區(qū)(其治先在鳳翔縣,后移寶雞縣——今寶雞市)。 1949年7月14日本縣解放,屬陜甘寧邊區(qū)寶雞分區(qū)(1950年10月1日改為寶雞專區(qū))所轄。 1956年10月寶雞專區(qū)撤銷,本縣隸屬陜西省。 1958年12月10日,本縣并入鳳翔縣。 1961年9月恢復寶雞專區(qū)及岐山縣制,本縣隸屬寶雞專區(qū)。 1968年2月28日成立寶雞專區(qū)革命委員會,1969年10月1日改寶雞專區(qū)為寶雞地區(qū),岐山縣隨其所屬。 1971年12月8日撤銷寶雞地區(qū),轄區(qū)歸寶雞市,本縣屬寶雞市。 1979年復設寶雞地區(qū),岐山縣歸其屬。 1980年8月1日撤寶雞地區(qū)并入寶雞市,岐山縣為寶雞市轄。 [編輯本段]文化名人 a、文王姬昌 周文王,名為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 在商紂王時為西伯,是三公之一,姓姬,名昌,又稱周侯、西伯、伯昌、姬伯,文王為其死后迫尊之號。 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7歲,任周族首領50年。 姬昌是在其父季歷死后擔任周族首領的。 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關心民間疾苦,勤于政事,兢兢業(yè)業(yè)地治理國家。 他以仁德為本,寬厚待人,保持質樸的美德,深得人心。 這樣,周族逐漸興盛起來。 為了使自己更有實力,他重視人才,禮賢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 一次姬昌外出游獵,在渭水支流石番溪畔,見到正在垂釣的姜尚,攀談后得知姜尚是個通曉天下形勢、胸懷大志的難得的文武全才,就請他一起回都,立為國師。 姜尚后來在興周天商的戰(zhàn)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姬昌在位時,商王朝還十分強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緊發(fā)展經濟擴充軍隊。 紂王聽了祟侯虎的告發(fā),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里。 他鎮(zhèn)定自若,潛心研究八卦,創(chuàng)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營救下,被釋放回到了周。 這時,他的決心已下,一定要攻滅商朝,報仇雪恥。 他整頓內部,認真做了準備工作。 為了擴大政治影響,他不斷對外用兵,擊敗犬戎、密須等部族,攻滅黎、邗、祟等紂王的幫兇,在灃水西岸修建了一個城邑,叫豐,作為都城,周的政治中心進一步東移,以便于向商進攻。 姬昌晚年時,已經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陜西、甘肅一帶,東到今河南沁陽,南達長江、漢水,對商都朝歌已形成了進逼之勢,為攻滅商朝奠定了基礎。 遷都后第二年,就在大功垂成之際,姬昌得了重病。 他自知不久于世,就囑咐他的兒子姬發(fā)要抓住時機,不要猶豫不決。 姬昌雖然沒有親自攻滅商朝,但他為兒子滅商建立周朝掃清了道路。 他以德興邦、以德治天下的豐功偉績,受到了后人的推祟。 后世儒者將他列入圣人行列,成為帝王政治風范的典型。 b、武王姬發(fā) 周武王,名為姬發(fā),是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文王次子。 因其兄伯邑考 被商紂王殘殺,故得以繼位。 武是他死后的謚號。 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3歲。 文王在位50年,做了許多滅商的準備,他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勵精圖治,以德治國,禮賢下士,使周繁榮興盛起來。 姬發(fā)繼位后,繼續(xù)任姜尚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積極籌劃滅商的事宜。 當時,商紂王愈加荒淫殘暴,窮奢極欲,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 他抓住了這個時機,把都城由豐遷至鎬,又對商作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有800個諸侯前來孟津會盟。 這次行動鍛煉了軍隊,取得了實戰(zhàn)經驗。 兩年后的春天,一切準備就緒,姬發(fā)親自率領戰(zhàn)車300輛人,虎賁3000人,甲兵45000人,聯(lián)合各小國兵力,東進伐紂王。 他們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shù)紂王的罪狀,表示要替天行道,天來懲罰他。 這次集會極大地鼓舞了伐商聯(lián)軍的士氣,明確了作戰(zhàn)的意義和肩負的使命,更有信心投入到滅商的戰(zhàn)斗。 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決戰(zhàn),一方眾志成城,是正義之師,一方倉促上陣,無戰(zhàn)斗之心。 商軍很快倒戈,全線崩潰。 周軍直抵商都朝歌城下,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周軍聲速占領商都,商王朝宣告滅亡。 武王滅商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具體時間還不十分確切,現(xiàn)在一般認為應該是公元前1057年。 姬發(fā)攻滅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鎬京,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奴隸制王朝。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采納了周公對商民進行安撫以穩(wěn)定天下形勢的辦法。 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親屬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 如封姜尚于營丘為齊國,封周公于曲阜為魯國。 他還紂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為殷侯,這大大安定了商的遺民,減少他們的敵對情緒。 與此同時,他又釋放囚犯,賑濟貧民,發(fā)展生產,從而促進了西周初年政治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西擊建國后的第三年,姬發(fā)因病去世,誦繼位,是為成王。 由于成王年紀尚下,由周公旦攝理朝政。 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舊王朝,成為歷史上有數(shù)的名王之一,受到后人稱頌。 c、周公姬旦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 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 結果殘馀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jiān)」管叔,蔡叔等人。 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 這就是成語「握發(fā)吐哺」典故。 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 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 」成王果然病好了。 周公攝政七年后,成王已經長大成人,于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 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fā)現(xiàn)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 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為王朝操勞。 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fā)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 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 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 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后世為政者的典范。 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d、李淳風 唐代杰出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 陜西岐山人。 公元602年生,670年卒。 622年,任秘閣郎中,奏請編新歷,644年編成《甲子元歷》,對后世天文、歷法、和數(shù)學的發(fā)展貢獻很大。 他還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論“前代渾天儀得失之差”,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 641年負擔了編寫《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總指導責任,為《晉書》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 保存了古代天象變化及自然災害史料。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 他在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已占》中,把風分為8級。 1000年后,英國學者才在《乙已占》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零到12級。 [編輯本段]旅游景點 周公廟 唐初武德年間,高祖李淵為了緬懷周公的勤政德賢,下詔在古卷阿為周公建祠立廟,始稱周公祠。 唐以后,漸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嫄、后稷等先周歷史人物的大殿點綴其間,并輔之亭、臺、樓、閣等建筑多處。 廟區(qū)東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數(shù)年一涌,數(shù)年一涸,水來則時泰歲豐,去則天旱不收,當?shù)厝朔Q之為靈泉。 唐宣宗曾下詔給其泉賜名“潤德泉”。 廟區(qū)玄武洞內有唐代所雕漢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發(fā)無冠、赤足戎裝、手中掌劍、腳踏龜蛇,其玉雕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并且當?shù)貏賯髅窨芍伟俨?,故游人均以到此摸它為快事? 周公廟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筑群。 從古至今,這里一直是人們的游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游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三國遺址五丈原 位于岐山縣城南25公里處,面積約50平方公里。 景區(qū)內山巒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風雨雪等自然景觀與許多三國遺跡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五丈塬為一琵琶狀黃土臺原,南靠秦嶺,北俯渭河,三面凌空,地勢險要,是古代扼關中通往巴蜀通道要沖,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相爭時,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由斜谷出師伐魏屯兵于此,與渭河北岸的司馬懿對陣,病卒軍中。 后人為紀念諸葛亮,在五丈塬修建武侯祠。 祠座南朝北,聳峙原邊,建筑精致,布局嚴謹,林木茂盛,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qū)內還有魏延城、拜將臺、落星石、壑落城、諸葛亮衣冠冢等歷史人文遺跡,橫盤山、九龍山、斜谷關、葫蘆谷、斜谷水庫、麥石河、諸葛泉、諸葛田等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風味小吃 岐山鍋盔 岐山鍋盔,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而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西府,聞名于大西北,極受省內外享用者的贊譽。 相傳岐山鍋盔最早始于周文王之時,又名"文王鍋盔"。 鍋盔因形似鍋底,大如鍋蓋而得名,其面細、酥脆、油香、味美。 制作時和面加入鹽、油、香料,再用木框反復拌壓,表面粘上芝麻,小火烤烙而成,色黃皮脆,味道香美。 唐、宋以來,岐山城多驛店,客商東來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鍋盔作為客商的攜帶干糧已遠走他鄉(xiāng)。 明、清以來,做賣鍋盔者遍布縣城四周,光緒時期的張聰、劉有學;民國時期的邢呆子、趙乾兒、張廣善(杏園);解放以來的龐天紅、席金卯(東關)等,皆為此行能手。 現(xiàn)在岐山有微縮版的鍋盔,送給親朋好友,實惠地道,推薦“天利花油酥鍋盔”,沒有人說不好吃的:)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嚴格的原輔料要求和加工烹調技術標準。 它的九字真訣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這真訣中的每一個字訣,都有極為精確的內容所指,都有嚴格的具體技術規(guī)定。 其中,薄筋光是對面條加工的要求;煎稀汪是對烹調操作,配料比例的要求;酸辣香是對基本味型的要求。 當?shù)仉用媸莻€筵席的壓軸戲,評論誰家的宴席好,決定權就在這碗面,一般一碗里就一口面的分量,因而吃十多碗是常事,飯量好的則另當別論,還有吃臊子面是不喝湯的 岐山搟面皮 岐山搟面皮由于它的獨特制作獨特風格特別是很農家的味道,比起陜西其他地方的面皮更勝一籌,在全省乃至全國很有名氣。 稍微留意,在各地都可以看到打著“岐山搟面皮”招牌的餐館或攤位,但是,凡是品嘗過正宗岐山搟面皮的,再去吃其他地方做出的,其風味可就大相徑庭了。 所謂正宗的味道最地道的還是要到岐山地區(qū)去吃,除了工藝和調料外,這也許是和水土有關系吧。 其形似寬面,幾乎透明,勁道而耐嚼,再放些面筋、刮刮(發(fā)一聲),與用多種調料調和后的辣椒潑出的辣子油,鹽水,農家香醋等適量拌勻,當攤主把紅紅的津津的一碗面皮端上來時,你絕對就忍不住口水直淌哦``` 美得很~~ 岐山搟面皮尤以八畝溝搟面皮出名,做工地道,歷史久遠。 醋糟粉 農家多有自己釀醋的風俗,在陽光明媚的春天,向陽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荊棘,這是做醋曲的必要原料,把它采摘來用水燙過,和五谷的糟粕攪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這五谷有大麥,小麥,豌豆,高粱等等,把這些原料用石碾壓的粉碎放進一口大缸里,就可以開始釀醋了。 在民間傳統(tǒng)里,釀醋也有供奉的神明,這負責釀醋的神,不是別人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當年分封神位的時候,所有的天地神位都分給其他有功的大臣了,最后姜子牙主動向周武王討了一個“醋壇神”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功高過世,也早就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這樣自甘人后,表明了自己已胸無大志,于是避免了周武王對自己的猜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再有那個時候,經濟還不是十分的發(fā)達,醋在當時也是一種利潤很大的商品。 所以他這樣做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岐山人做醋特別講究,例如10月份,講究的是溫度好控制,醋味經年不變;三次發(fā)酵,比一般的釀酒還多道工序。 在釀醋的農家都供奉著姜子牙的神像,香煙裊裊一直伴著晶瑩紅亮的醋釀造出來。 醋釀好了,醋糟還有很大的用處,首先把醋糟進行過濾,剩下有淀粉的部分,再摻入麥面,和成很稀的面糊,倒入一種平底很淺的鐵皮制成的鍋里,當?shù)厝朔Q為“蘿”隔水蒸熟,放涼,用刀細細的切成條狀,拌入釀造的醋,鹽,蒜水,紅油辣椒,就成了具有西府明顯特色的一道小吃,其口感微酸,筋道,香馥濃郁,讓人吃了以后胃口大開。 岐山的小吃多以面食為主,味道以酸,辣出名,酸得香,辣得也香,這要歸功于這里得天獨厚的風水里出產的辣椒和釀造的香醋,推薦遠方的朋友們可以前往民俗村體驗當?shù)氐纳?,在那兒有各種豐富的正宗小吃,:)

7,陜西小吃對聯(lián)寫3個

上聯(lián):最宜藏北陸;下聯(lián):未必解東風。上聯(lián):自飲自斟只要隨時方便;下聯(lián):小餐小吃何須頓飯成席。上聯(lián):煮出比弓豈真數(shù)米;下聯(lián):劃成幾塊大好嘗齏。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銀條成縷可以充饑。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良宵啟宴滬上生涯。上聯(lián):無時拘臘八;下聯(lián):各自說弓雙。上聯(lián):三五元,換一碗冷熱酸甜多爽口;下聯(lián):尋常地,集八方滑鮮麻辣也怡人。上聯(lián):入夜餐方集;下聯(lián):交冬市更忙。上聯(lián):饃如玉兔籠中伏;下聯(lián):面似銀蛇碗里盤。上聯(lián):面可充饑請坐下品嘗兩碗;下聯(lián):酒能解乏快進來喝上幾杯。上聯(lián):買醉歸來春幾許;下聯(lián):消閑休問夜如何。上聯(lián):路旁小店最順路;下聯(lián):家常便飯如到家。上聯(lián):留得聲譽充宇內;下聯(lián):巧把牛羊泡饃間。上聯(lián):精法廉小餐特色;下聯(lián):麻辣燙川味正宗。上聯(lián):饑火煎來香味好;下聯(lián):鼻花吹去浪花生。上聯(lián):飯菜幾盤知客味;下聯(lián):熱情一片暖人心。上聯(lián):飯菜好吃客常滿;下聯(lián):便餐適口座無虛。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瓊花照影來似吟詩。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花香入酒多似吟詩。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春花落水無似吟詩。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瓊花照影來時驚心。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金花照影來時驚心。上聯(lián):玉葉翻盤盡堪果腹;下聯(lián):瓊花照水來似吟詩。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細品透窗山水勁頭。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大醉透窗山水勁頭。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閑品透窗山水勁頭。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閑看透窗山水勁頭。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閑聽響水河里酒香。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閑敲響水河中酒香。上聯(lián):小酌圍爐嶺南風味;下聯(lián):閑看漲窗山水文章。
上聯(lián):牛肉米果湯出自我家_____下聯(lián):美味小吃盡入您口_____橫批:地方特色

8,幾年前在西安吃了種小吃朋友說叫馬食譯音那個叫什么名子

麻食 陜西小吃燴麻食的做法詳細介紹所屬地區(qū):陜西小吃工藝:熬煮汆燉燴燜法燴麻食的制作材料:面粉500克,豬精肉、豆腐、蘿卜、雞肉、火腿、青菜、蔥、姜、花生油、醬油、醋、精鹽、味精、肉湯、辣椒油、蒜瓣等。燴麻食的介紹:燴麻食是用搓成的小面卷與菜料燴制而成,以關中地區(qū)最為有名。據(jù)載,燴麻食是由元代的“禿禿麻食”演變傳承而來。元代《飲膳正要》有關于"禿禿麻食"的記載,用手撇面,以羊肉為配料制作而成,后經廚師不斷改進,其制作工藝和用料有了很大變化,成為今天流行的"燴麻食"。燴麻食的特色:菜食合一,滑潤勁道,鮮咸適口,配料豐富,色彩美觀。教您燴麻食怎么做,如何做燴麻食1.面粉加水調和成面團,揉透略餳,搓條后摘成蠶豆大小的面劑,用大拇指按著面劑在案板上搓成空心而形似棗核的麻食坯。 2.豬肉、豆腐、蘿卜、雞肉、火腿、青菜皆切成小丁,蔥、姜切成絲。 3.鍋內加入少許花生油,燒熱用蔥姜絲爆香,加入豬肉、豆腐、蘿卜、雞肉、火腿、青菜等各種原料,煸炒至七成熱,加入肉湯、精鹽、醬油、醋、味精,燒開后加入麻食生坯一同燴煮至湯濃時即成。食時可加些辣椒油、蒜頭等。燴麻食的制作要領:1.面團要調制硬一點,以保持勁道; 2.搓麻食時,最好在有花紋的案板上搓成卷,使麻食造型漂亮; 3.煮燴時,以熟透為度,不宜太軟。
你說的叫麻食。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區(qū)(尤其在西安)的一道居家小吃,做法如下:   1)和面,面要稍微軟一些,并醒二十分鐘; 搓好的麻食  2)面團搟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餅,再切成1cm寬的面條,切好的條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滾成圓柱;   3)圓柱均勻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輕微摁一下,借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卷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5)把“貓耳朵”煮熟。   6)各種蔬菜,切成開心果大小的樣子,炒熟; 香噴噴的麻食  7)西紅柿切小塊,在鍋中炒成醬,加足夠的水,水開后放入青菜和調味料。   8)將煮好的麻食以及黃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湯中,大勺一攪,盛入碗中,滴幾滴辣椒油。   麻食不僅可以煮著吃(俗稱燴麻食),也可以用清湯煮熟后,撈起現(xiàn)炒(俗稱炒麻食)。
麻食
是的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