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氏酒業(yè)金玉之盟,紅樓夢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請簡要說明金玉良緣

本文目錄一覽

1,紅樓夢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請簡要說明金玉良緣

古代含義《紅樓夢》中所說的"金玉良緣"的象征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用來借指姻緣前世注定的說法?,F(xiàn)在的“金玉良緣”作為成語應(yīng)用。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后泛指美好的姻緣。 黛玉前世是絳珠草,寶玉是神瑛侍者,照顧絳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動下凡歷劫,絳珠草愿隨他下凡,以一世淚水償還。而五色補天石因緣際會,隨了神瑛侍者轉(zhuǎn)世(也就是寶玉出生時所帶的那塊),見證了這一段纏綿之事,故成了紅樓夢。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絳珠草要以一世淚水還恩。

{0}

2,金玉之盟什么意思

金玉之盟:表示結(jié)成了被選和那 好的金玉之盟1、珍寶通稱 珍寶的通稱?!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盁o藏金玉,無重器備?!睍x葛洪《抱樸子·對俗》:“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唐杜甫《黃河》詩之二:“愿驅(qū)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編輯本段2、比喻珍貴和美好 《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睍x葛洪《抱樸子·鈞世》:“是以古書雖質(zhì)樸,而俗儒謂之墮於天也。今文雖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礫也?!碧祈f應(yīng)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嬌梨》第八回:“白公說道:‘昨承佳句見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釋手?!?

{1}

3,金玉良緣和木石前姻到底差別在哪里

金玉良緣非常現(xiàn)實,木石前姻是人間理想。大概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想選擇木石前姻,而最后都會選擇金玉良緣,因為不是你喜歡的就適合你,真正適合你的絕大部分是不喜歡的。賈寶玉有多喜歡林黛玉,這是眾所周知的,賈寶玉為了林黛玉哭過多少次,鬧過多少次,還摔了很多次玉,瘋過傻過,簡直就是拿命在付出,就是這樣的愛情,也迫于現(xiàn)實壓力,不得不被放棄。就好比大部分人的初戀,永遠不會走到最后。走到最后的,永遠都是在認真過平淡無奇的日子的人。生活的一切瑣碎會讓人將純粹往后排,將利益往前排。對于賈寶玉,那些從前一應(yīng)不用考慮的事情,到最后成為了壓垮他的主要原因。對于賈寶玉來說,林黛玉固然重要,但是若沒了賈家的庇護,賈寶玉就不再能將愛情看得那么重了,最后嫁過來的林黛玉不僅沒了從前那份純粹的愛情,還會經(jīng)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而薛寶釵能帶給賈寶玉,是林黛玉給不了的。覆滅的林家,每天都需要名貴藥材和燕窩供養(yǎng)的林黛玉,賈寶玉能做的只有考取功名去做官,拿著那些俸祿來養(yǎng)家,賈寶玉為了林黛玉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而若是賈寶玉最終娶了薛寶釵,能得到的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支持,更是人生所遇磨難后的庇護。大概就是這樣的不可得,賈寶玉注定得不到林黛玉,林黛玉注定心碎而死。人生的這一場修行,若是什么都想要,最后注定什么都得不到。在該看到麻煩解決麻煩的時候,沒有去解決,到最后,注定要付出一筆慘重的代價。若賈寶玉沒有被賈家的溫柔鄉(xiāng)蒙蔽雙眼,若在林黛玉提醒他賈府的管理出現(xiàn)了問題時重視起來,若他一開始就是一個極傳統(tǒng)的大男子,那么一切就會不同,然而,可能也沒有了木石前姻。

{2}

4,有沒有宋太宗趙光義的事跡

太宗本名匡義,后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光義,即位后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歲,比秦王太宗像趙廷美大8歲。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太祖統(tǒng)一四方的大業(yè)。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極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2年,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君主。 太宗即位后,繼續(xù)進行始于后周世宗時的統(tǒng)一事業(yè),鼓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擴大科舉取士規(guī)模,編纂大型類書,設(shè)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jié)度使權(quán)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yīng)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太宗轉(zhuǎn)而執(zhí)行守內(nèi)虛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計循規(guī)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fā)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要想全面了解太宗一朝的施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后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chǎn)。這一特殊的繼承結(jié)果對太宗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斧聲燭影:太宗繼位之謎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于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十九日夜,大雪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后,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么,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眱扇孙嬀浦辽钜?,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精于醫(yī)術(shù)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并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yīng)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比吮忝爸L(fēng)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nèi)。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彼位屎笠灰姽饬x,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惫偌沂菍实鄣姆Q呼,她這樣喊光義,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庇谑?,趙光義便登極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jù)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后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蔭,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xùn),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于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碧嫫萁邮芙逃?xùn)。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于金匱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后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jù)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于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yù)謀和決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群臣相諫,太祖不聽,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變主意。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jīng)得住推敲,無非是后人的臆測而已。 姑且不論太宗是否毒殺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tǒng)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太宗繼位后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 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yè)。對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guān)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為節(jié)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為節(jié)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養(yǎng)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其實,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jīng)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了。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15年之久,正是韜光養(yǎng)晦之時,他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據(jù)統(tǒng)計,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60人之多。與此同時,趙光義還有意結(jié)交不少文官武將。即便是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quán)的朝中要員,太宗都著意加以結(jié)納。這兩人都與太宗關(guān)系密切,在太宗繼位后都升了官。太宗繼位后,其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xù)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此外,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yè)和張美等,將他們調(diào)到京師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不過,太宗改變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shù),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shù)字猛增了兩倍多??婆e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況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錄取,士子們便青云直上,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wù),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愿地為新皇帝效力。這樣,即使當時朝野內(nèi)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太宗也能夠把權(quán)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gòu),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為了后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傳位難題: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太宗繼位之后,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后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并由廷美傳回太祖之子德昭。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傳承多為父死子繼,太宗也不例外。為此,太宗絞盡腦汁,力圖一一排除傳子過程中的障礙,走過了一段充滿風(fēng)波曲折的歷程。 所謂的金匱之盟可能是太宗、趙普捏造出來的,雖然一時能掩人耳目,但最終限制了太宗傳子的愿望。這還得靠太宗和趙普自己解開這道難題。在此過程中,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兒,逼瘋長子,其間的無奈、痛苦也許他再也不愿重受一遍。 趙普在太宗定儲一事中扮演了極為特殊的角色。太宗曾以傳國之事詢問趙普的意見。趙普一生讀書不多,但好讀《論語》,并從中學(xué)到一些治國之道。他曾對太宗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指《論語》)。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币虼艘浴耙园氩俊墩撜Z》治天下”而聞名于世。 趙普在太祖時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gòu)執(zhí)政達10年之久,與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視為左右手。太祖時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quán)、制定統(tǒng)一戰(zhàn)略等事上,趙普都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趙普的權(quán)勢甚至一度在晉王光義之上。他還反對過太祖?zhèn)魑粫x王光義的意圖。因此,他與太宗的關(guān)系極為微妙。 太宗繼位后,趙普的地位已遠遠不及太祖時代,頗受壓抑和冷漠。太宗要維護自己的權(quán)力,對趙普這樣的太祖舊臣自然心存猜忌,何況兩人還曾是政敵呢。然而,趙普是開國元勛,太宗要安撫人心,自然需要利用這樣的元老重臣裝點門面,所以對趙普在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趙普沉浮宦海幾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隨時有危險的情況下,政治態(tài)度自然會發(fā)生一些變化。于是,當太宗向他詢問傳任廷美之事時,趙普心知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大獲太宗賞識,堅定了太宗傳子的信心。此后,趙普在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太祖去世后,還留有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太宗繼位之初,德昭封為節(jié)度使和郡王。太宗征遼時,德昭從征幽州。高梁河之戰(zhàn),宋軍慘敗趙德昭像,太宗只身逃脫,不知所蹤。這時有人商議立德昭為帝。后來,太宗生還,此事便作罷。班師回京后,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漢之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zhàn)失敗了,還是應(yīng)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lǐng)。太宗聽后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贝搜砸怀觯抡鸦炭秩f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 德昭所處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話分明又是懷疑他有奪位之心,日后難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滿腹心事竟無處訴說,頓生短念,回來后便自刎身亡。據(jù)記載,太宗得知此事后又驚又悔,趕過來抱尸痛哭:“癡兒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德昭死時年僅29歲。兩年以后,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23歲。于是,太宗皇位繼承的兩大“隱患”被消除了。 德昭兄弟死后,對皇位能構(gòu)成威脅的就只剩下秦王廷美了。太宗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對廷美下手,但只有除掉其弟,才能保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太宗此次又想到了趙普。趙普曾提醒太宗不可“一誤再誤”而深受太宗信任,自然知道在這種情形下該怎么做。 這里需要提一下趙普的政敵盧多遜。盧多遜為人機警,知道太祖喜歡讀書,經(jīng)常到史館來取書,就讓小吏每次都查看太祖所取何書,于是趙廷美像通宵閱讀此書。等到第二天召對時,太祖問起大臣們書中的事情,只有盧多遜一個人應(yīng)答如流,以此獲得太祖賞識,拜為宰相。他跟趙普一直不和,好幾次在太祖面前說趙普壞話,而趙普本人也因?qū)?quán)、貪財為很多大臣所忌,并被人抓住把柄,結(jié)果趙普被罷相。當時有人跟太祖反映趙普非議皇弟光義,估計這也是盧多遜干的。趙普上表自訴說:“皇弟忠孝,我怎么能夠輕議。這是外人的離間之詞,何況當初太后臨終前的遺命我親目所見,并作了記錄呢。希望陛下明察?!碧鎸②w普的上表一并藏在金匱里。太宗初年,趙普受到冷落,盧多遜怕他復(fù)起,就跟太宗說趙普當初反對太祖?zhèn)魑唤o他。 過了幾年,太宗為晉王時的舊僚揭發(fā)秦王廷美陰謀造反。太宗將信將疑,就問趙普的看法。這給了趙普表白的機會。關(guān)于秦王廷美,趙普說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這次趙普趁機說自己為權(quán)奸(當然是指盧多遜了)所害,并詳細說起杜太后的金匱之盟以及自己的上表等事。這下,太宗感覺到趙普原來是自己的大忠臣,于是對趙普加官晉爵。但不多久,太宗君臣都意識到了金匱之盟所存在的隱患。趙普提醒太宗不可一誤再誤的話一出口,就已經(jīng)決定了廷美的結(jié)局。 沒多久,趙普就查到了盧多遜私遣堂吏交通廷美之事。趙普毫不客氣地捅給皇帝,說盧多遜盼太宗早日晏駕,就好盡力侍奉廷美,廷美表示滿意,還送盧多遜弓箭等物。太宗大怒,借題發(fā)揮,嚴懲盧多遜及其同黨。大臣王溥等74人聯(lián)名上奏盧多遜及廷美怨望詛咒,大逆不道,宜正刑章。盧多遜被削奪官爵,其同黨不少被處死;廷美勒歸私第,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借盧多遜交通秦王案,既打擊了政敵盧多遜,又討好了太宗,一箭雙雕。但廷美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趙普更進一步,他挑唆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說廷美不思改過,反多怨望。于是,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太宗命人嚴加監(jiān)管。廷美氣憤難平,兩年后便死在房州,年僅38歲。順便提及的是,李符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趙普怕他泄漏秘密,后來找了一個別的茬兒,將他貶到地方做了一個小官。 廷美死后,太宗對外稱廷美乃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的兒子,并非杜太后所生,這樣就徹底地將廷美排除在皇位繼承系統(tǒng)之外。當時,杜太后早已去世,太宗兄弟也只剩下他一人,太宗所言無人能夠反駁。因此,廷美到底是誰的兒子,恐怕也只有太宗自己最清楚了。 經(jīng)過上述種種手段,太宗終于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不過,太宗對皇位繼承人的挑選卻并非一帆風(fēng)順,也頗多曲折。 太宗長子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太宗,頗為太宗喜歡。元佐有武藝,善騎射,還曾經(jīng)隨太宗出征過太原、幽薊。 太宗迫害廷美時,元佐頗為不滿,力加營救,請免其罪,但未能成功。后廷美死于房州,元佐得知此事,悲憤成疾,竟然發(fā)狂。左右仆從若有小錯,元佐即以刀棒傷人。太宗命太醫(yī)治理,才稍有好轉(zhuǎn)。 然而,雍熙二年(985)重陽節(jié),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設(shè)宴飲酒作樂,因元佐病未痊愈,就沒有派人請他。散宴后,陳王元佑去看望元佐。元佐得知設(shè)宴一事,說:“汝等與至尊宴射,而我不預(yù)焉,是為君父所棄也。”忿氣難平,一個勁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燒宮院。一時間,殿閣亭臺,煙霧滾滾,火光沖天。太宗得知后,猜想可能是元佐所為,便命人查問,元佐具實以對。太宗怒不可遏,欲絕父子之情。眾人營救不得,元佐被廢為庶人。有人說元佐是在裝狂,以表示對父親的不滿和對皇位的拒絕。 太宗去世后,其妻李皇后曾打算立元佐為帝,但元佐并不知情,所以未受牽連。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后對元佐很好,努力幫他治病,只是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后,終身未見他。元佐死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享年62歲。在真宗即位后,元佐竟能安享富貴達30年之久,真是幸運。 在元佐焚宮這件事中,有一特殊人物,即陳王元佑。宴會后,元佑去元佐府中,不知說了什么竟惹得元佐縱火焚宮,而后太宗認為元佐宮中起火并非偶然,決意廢元佐為庶人,元佑是否對太宗說過什么,也難以查明。雍熙三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并封開封尹兼侍中,成了準皇儲。 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趙普上《諫雍熙北伐》奏疏,頗得太宗嘉賞。后來,元僖也上疏論及伐遼之事,為太宗采納。太宗、元僖和趙普在處理對遼事宜方面有了很多的共識。元僖見太宗優(yōu)待趙普,便與趙普交好,更是上疏建議太宗重新任用趙普為相。端拱元年(988),趙普第三次為相,威權(quán)一時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攏趙普的陳王元僖也晉封許王,更加鞏固了皇儲地位。趙普罷相后,元僖又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關(guān)系密切。 然而,事不如人愿。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早朝回府,便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太宗極為悲傷,罷朝五日,贈皇太子,并寫下《思亡子詩》。元僖之死,據(jù)傳是其侍妾張氏下毒所致。元僖不喜正妻李氏,寵愛張氏。張氏欲下毒毒殺李夫人,但誤毒死元僖。張氏恃寵驕橫,對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罰,甚至有棰死者,但元僖并不知情。張氏又逾越制度葬其父母。太宗后來探知其事,大怒,遣使按問。張氏自縊身亡,左右親吏都被處罰,其父母墳?zāi)挂啾粴ァL谟窒略t停止元僖的追贈儀式,降低其葬禮的規(guī)格。元僖本得太宗喜愛,又與宰相交好,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建議立他為太子,本是春風(fēng)得意之時,卻死于非命,而死后又被太宗所厭,實是可嘆。 元佐被廢,元僖暴死,儲位空缺,馮拯等人上疏請早立太子。這是個敏感問題,太宗正為此心煩,便將馮拯等人貶到嶺南。自此以后沒有人敢議論繼承問題。不過,太宗本人被箭傷所擾,也知該早立儲君,便就此私下詢問寇準。在寇準的支持下,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恒。 太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興,馬上召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為皇帝所忌,有哪個皇帝不想權(quán)力為自己所操控呢?況且早在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遙拜唐玄宗為太上皇而自立為帝,尤其是五代以來,子侄逼宮之事更是史不絕書,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準說:“陛下?lián)袼愿渡衿髡?,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碧诼牶蟛畔麣?,請寇準喝酒,大醉方罷。 隨著病情加重,太宗又開始設(shè)法保住太子皇位。在此情況下,大臣呂端被推到了風(fēng)浪之顛。呂端為相時已61歲,擔任宰相前,他在地方和中央都做過官。呂端為人穩(wěn)重、鎮(zhèn)靜,又信奉黃老思想,這與太宗晚年所持清靜無為的政治信仰相符合,因此,呂端頗得太宗賞識。據(jù)說在重用呂端之前,太宗曾寫過《釣魚詩》,詩云:“欲餌金鉤深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這是太宗以周文王自詡,而將呂端比做姜太公。當時,曾有人反對用呂端為相,說他為人糊涂,太宗說:“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呂端果然不負所托。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宗駕崩,李皇后與宦官王繼恩等人企圖撇開太子趙恒,另立元佐為帝,幸得呂端處置得當,才得以保證趙恒登基為帝,便是后來的真宗。太宗的去世,標志著宋朝開創(chuàng)局面的結(jié)束,守成時代的到來。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