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白酒怎么洗臉,蘄艾用來洗臉有什么用

1,蘄艾用來洗臉有什么用

去毒,防病!!!!!!!!!!!!!!!!!據悉,慈禧對自己的容顏之美十分看重,每天為此花費大量時間,她堅持早晚用溫水洗臉、敷面,用按摩器按摩面部穴位以促進...香附1斤(用黃酒、鹽水、童便、陳醋各四兩炒);當歸8兩;生地6兩;酒芍6兩;蘄艾3兩;丹皮3兩;條芩3兩;元胡2兩

蘄艾用來洗臉有什么用

2,如何用艾葉洗臉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葉也是可以用來洗臉的,艾葉的功效是非常多的,可以食用、洗臉、泡腳等,艾葉水洗臉對皮膚很好,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抗菌功效,將新鮮的艾草搗爛取汁,敷在皮膚的患處,過一段時間后痘痘就會自然消失。同時艾草也具有非常好的控油作用,對皮膚進行清潔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如需獲得更多權威醫(yī)美知識,盡在檸檬愛美檸檬愛美

如何用艾葉洗臉

3,怎么 調養(yǎng) 能使 皮膚變的白嫩有光澤有氣色

每天早上一杯蜂蜜水 、多吃蔬菜水果 , 洗臉時配合白醋 堅持用 皮膚會好好
中醫(yī)調養(yǎng)方法讓女性肌膚白嫩有光澤, 1、杏花洗臉淡斑:中醫(yī)認為杏花補中益氣,祛風通絡,可營養(yǎng)肌膚,祛除臉上斑點。將杏花(干、鮮皆可)泡水洗臉,有抑制黑色素形成,淡斑功效;將梗米100克熬粥后加3-5克杏花,再熬煮10分鐘,晾涼喝。 2、搓面,改善晦暗:采鮮花苞250克,白芷3克,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30-49天,早晚飲15-30毫升,可倒出于手心搓熱,揉面。 3、提拉眼皮,可淡化黑眼圈:因為更多氧氣可以沖進眼周血管,輕輕叩擊也可淡化斑點和黑眼圈。 4、皮膚泛黃、排便不暢時轉動關節(jié):從腳趾、腳踝、膝蓋到髖關節(jié),像搖呼拉圈一樣,調理承接上下部的三焦能量。 5、睡前一小時關閉電腦、電視:也別再想工作,這樣才能有個深度良好的睡眠。 6、體質虛寒者宜做艾灸:膚色慘白發(fā)紫的人,適合對下腹部做艾灸?;蚴钦倚嘏哪?、花調精油恢復營氣,讓皮膚自然地紅潤起來。 7、皮膚要白,就要吃白米飯:不吃主食人會很容易老化、長斑。中國早有“五谷為養(yǎng)”的說法,西方飲食結構中也從不忽略主食的作用。 8、中藥“豆包”做按摩:將黃豆、白芷、丁香、艾葉、白苡仁磨成粉,包起來,放入微波爐打熱,然后用來捂臉、小肚子和腳,有調理益氣的功效。

怎么 調養(yǎng) 能使 皮膚變的白嫩有光澤有氣色

4,艾葉煮水怎樣洗臉效果好

艾葉煮水洗臉這樣做效果最好:制作方法:選擇一束艾草,將其洗干凈,加入兩升的水進行熬煮,煮開后,冷卻,即可用來洗臉。艾草水洗臉好處:現(xiàn)代社會,因為飲食不規(guī)律,生活方式不正確,不少人會出現(xiàn)濕氣加重,而用艾草煮水洗臉,能夠有效的驅寒、除濕,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同時,艾草屬于中草藥,能殺滅皮膚上細菌,避免皮膚炎癥的發(fā)生。注意事項:并不是人人都適宜用艾草煮水洗臉,艾草洗臉的時間也不能過長,不能長期使用,一周洗兩次就可以了,這是因為艾草會起到抑制神經的作用。

5,風疙瘩怎樣根治

考慮是尋麻疹 1:建議你口服藥 酮替芬 、息斯敏、維生素C、嚴重時加強的松治療. 2:一定注意脫離過敏源,如吃的東西,油漆,搞過裝修,衣物等. 3: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日光,細菌,寄生蟲等都可能是過敏源 4:建議到皮膚科查清楚后,建議肌注脫敏試驗即可,祝你早日恢復健康.
家庭養(yǎng)護 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許多醫(y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藥物、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蕁麻疹患者如有條件,應首先去醫(y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因素。 1.家庭用藥 (1)內服藥物:常用維生素C 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惯^敏藥物,常用安太樂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賽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頑固者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4次,與甲氰咪呱200毫克,每日4次,聯(lián)合用藥,效果較好。近年來應用的新藥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皮損泛發(fā)者,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1次。出現(xiàn)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或嚴重者,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索0.5-1.0毫升。 (2)外用藥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涂,每日3-4次。 2.中藥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 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 3.營養(yǎng)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fā)現(xiàn)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干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5.病人在做脫敏治療時,一定要在醫(yī)院進行,同時要準備好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氣等,以便及時搶救。 6.司機、高空作業(yè)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太樂等抗過敏藥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xiàn)事故
蕁麻疹吧。
每天多洗臉

6,艾草生姜白酒怎么使用 艾草生姜白酒的作用

1、艾草生姜白酒的使用方法是,取艾草葉(60克),生姜(15克),生蔥2~3棵、白酒適量。然后將艾草葉,生姜,生蔥搗爛,用布包好。最后用其蘸熱酒,涂擦患處。普通腰疼病患者,涂上一兩次,就不疼了。 2、止咳平喘作用:艾草加白酒可入肺經,可用于治療因肺燥導致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癥狀。 3、抑菌消炎作用:艾草加白酒還可抑制多種細菌,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可用于治療胃炎、肺炎、腸炎、皮炎等癥狀。 4、祛濕作用:艾草具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有利于體內濕氣的排出,從而有利于治療濕疹、水腫、肥胖等癥狀。

7,手凍了怎么辦

每到寒冷季節(jié),很多人臉上、腳上、手上等易見部位都會生有凍瘡。 因為這些部位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末梢部分,氣溫降低,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使靜脈回流不暢出現(xiàn)淤阻,體表溫度過低,引發(fā)凍瘡。 對凍瘡要提前預防,鞋、襪、手套要寬松、柔軟,不能過瘦或太緊,防止局部受壓,保證血液暢通,否則會加重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良。 若凍瘡結痂,末破潰時,可用熱酒精擦洗,或局部溫浴,將辣椒秧或艾葉等到其中一種,適量加水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燙手時浸擦局部,每日1~2次。若已破潰,則可用紅霉素軟膏涂擦包扎。如凍瘡發(fā)生水皰、潰瘍等嚴重損傷,則應及時到醫(yī)院皮膚科治療,以免感染加重局部皮膚的損傷。 另外,冬季適當吃牛肉、羊肉等溫補食品來增強機體御寒能力。如中醫(yī)診斷為陽虛內寒的人,可服用補中益氣丸及早預防。
方法太多了: 1,給你個偏方了,去找點茄子桿,拿來煮水然后泡腳,堅持半個月左右,就有效果。俺小時侯總長凍瘡,俺娘后來用此土法給俺治療,這么多年沒再長過。 2,凍傷和凍瘡也可用蜂蜜治療。 對于二度以上有炎病及有分泌物的凍傷,把蜂蜜煎煮,然后與凡士林等量調成軟膏,薄薄地涂布于無菌的紗布上,敷于患處。 敷蓋前,先把傷處清洗干凈。敷蓋后,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用藥2-3次后,疼痛及炎癥漸趨消失,3-7次就可痊愈。 凍瘡:先用溫水洗滌,清潔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隔日換藥一次,數日即愈。 3,冬季有些人生凍瘡,如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左右,便可緩解因凍瘡而帶來的痛苦。 4, 取白蘿卜一個,洗凈切成厚片,用火烤熱,睡前蘸姜粉涂擦患處10-20分鐘,每天一次,至痊愈為止。 5, 傷濕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 6, 皮硝煎水外洗患處。 7, 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8,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處。 9, 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后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10,云南白藥撒于凍瘡潰爛處并包扎。 11,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涂破潰處,每日1次。 12,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注意事項 (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fā)。 (2) 寒冷季節(jié)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 (4) 年年復發(fā)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yǎng)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發(fā)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下面還有些方法,但要麻煩一點 1、 驗方自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純霪徧帲咳?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于凍瘡的預防。 (4) 生姜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于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對于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2、 飲食自療方 (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當歸30克、煮食。 (2) 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3) 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避免誤診 受凍后,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后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8,艾葉和白酒的功效一起喝可以嗎

艾草也稱為艾葉,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艾草是一種中藥,在生活中也經常能聽見艾草相關的藥物或者治療疾病的方式,比如艾草泡腳、艾草熏蒸等,在在很多地方甚至還直接用艾葉草包米飯吃,或者是用艾葉草蘸醬吃,可見艾草是有多受歡迎了,是有益健康的。那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吧。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1、防濕疹把艾葉草熬汁,然后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2、殺病菌民間曾流傳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有效抑制多種病菌在空氣中的傳播,但對人畜無害。艾條煙熏還能減少燒傷創(chuàng)面的細菌。3、暖宮調月經艾葉草可以溫氣血、祛寒濕,溫經通脈、散寒止痛,時至今日,以艾葉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仍是廣大女性暖宮調月經的主要使用的藥物。在南方很多地區(qū),產婦在月子期間,用艾葉水擦拭身子來暖身體。4、疏通內臟用艾葉草制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過熱、能量不斷進入身體中,引起身體反應,以此調動經脈的運行,達到疏通內臟的目的。5、治療腳氣患腳氣時,可在患處涂抹艾葉灰,立即止癢。一般的腳氣,每天多次,堅持幾天就會痊愈。如果腳氣特別嚴重的話,結合艾灸,會有更好的效果。6、緩解頸肩腰腿痛艾草屬純陽之物,是對付寒濕的“法寶”,和具備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功效的白酒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緩解頸肩腰腿痛。7、美容養(yǎng)顏在洗面奶里加點艾葉灰,用來洗臉,洗后有特別干凈、清爽;長了痘痘,發(fā)紅發(fā)腫,這時抹上點艾葉灰,痘痘會很快干癟,慢慢就掉了,不會留痘印。其實艾葉的功效遠不止這些。經常吃艾葉做的糕點,或者是用艾葉來做一些治療,都非常有利于身體健康。

9,皮膚瘙癢怎么辦

對于皮膚瘙癢癥的治療,西醫(yī)以以鎮(zhèn)靜止癢為主。若是皮膚已經出現(xiàn)干癢,切記不可去抓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更會導致范圍擴大。 可能大家會有過這種經歷,有時候當你從寒冷的室外一下子進入溫暖的室內,或者是晚上臨睡前脫掉厚厚的外衣躺入被窩的時候,在一冷一熱的刺激之下皮膚會突然覺得一陣陣發(fā)癢,會忍不住搔抓一下,卻往往是愈癢愈搔,愈搔愈癢,越抓到后來瘙癢越嚴重,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而且搔抓很可能會損傷皮膚,加強皮膚的反應性,如果你撓得太用力了,可能會引起皮炎或是留下色素沉著和皮膚苔蘚樣硬化,這樣治療起來就會更加困難了。 所以說很多情況下如果瘙癢不是很嚴重就盡量忍一忍,不要隨便去抓撓,可以在干癢部位用一些潤膚保濕的東西。如果癢的比較厲害,也可以局部涂抹一些具有薄荷等清涼成份的止癢藥膏/藥水(如爐甘石洗劑、賽庚定霜、去炎松尿素軟膏等)來緩解癥狀,使皮膚逐漸恢復正常;或是用浸了涼水的毛巾局部冷敷的方法也可以減輕皮膚發(fā)癢的癥狀。 在口服藥方面,皮膚干燥者可以每日服用三次魚肝油丸,每次一粒。口服多種維生素(如施爾康,善存片)、鈣片等,對瘙癢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出現(xiàn)普通的瘙癢癥狀時,可以在白天服用無鎮(zhèn)靜作用的息斯敏、西替利嗪等,晚上臨睡前半小時服用有鎮(zhèn)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賽庚啶等。如果全身瘙癢難忍者,可服非那根或賽庚啶等抗過敏藥物緩解癥狀。 而在外用藥方面就情況就比較復雜了,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來酌情選用藥物 面部的皮膚瘙癢 一般來說,如果是面部的皮膚瘙癢,可用4~6層浸滿3%濃度硼酸溶液的紗布,在面部進行濕敷,持續(xù)時間約為1小時,然后薄薄的涂上一層艾洛松軟膏,每天使用一次。此類外用藥有收斂、保護皮膚作用,還有抗過敏、消退紅疹作 用,對面部皮膚無不良刺激,不會發(fā)生面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 皮質激素類副作用。另外,在治療期間必須停用所有護膚品。 頸部后側、背部、四肢、手背、足背 皮膚瘙癢如果發(fā)生在頸部后側、背部、四肢伸側、手背和足背等部位,可選用皮炎平軟霜、無極膏、抗敏止癢水等藥物。此類藥物有神經麻痹性止癢和抗過敏 作用,不過對皮膚刺激性也比較強,由于上述部位的表皮角 質層比較厚,所以比較可以耐受此類藥物對皮膚輕微的不良刺激。 胸部、腹部、臀部 皮膚瘙癢發(fā)生在頸部前側、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側,可選用爐 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此類藥物對皮膚有安撫、保護、涼爽止癢作 用,無刺激性。因為這些部位表皮的角質層比較薄,不能選用以酒精 為溶劑的藥水,例如抗敏止癢水、皮炎寧酊等。
皮膚瘙癢的原因很多,比如蚊蟲叮咬、疥蟲寄生皮膚、藥物過敏、皮炎、濕疹、真菌感染、慢性疾病等等。皮膚瘙癢用藥應把握好幾點原則,一是分析病因對癥用藥;二是觀察皮疹特點,選擇合適的劑型;三是看病變部位,選合適藥物。  皮膚瘙癢以局部用藥為主,單純的皮膚瘙癢可以使用膚寧樂,專門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制劑的,使用方便安全。如果皮膚已出現(xiàn)過敏反應,可用地塞米松、樟腦霜涂抹患處,一天2~3次,病情好轉后馬上停藥。建議該患者,在秋天暫停用化妝品,改用溫水洗臉,可適當擦些維生素E霜。一般來說,皮炎平等激素類藥膏對癥狀較輕的皮膚濕疹有效,即皮膚出現(xiàn)紅斑、丘疹、水皰、脫皮,同時伴發(fā)癢和燒灼感。 如因過敏導致皮膚瘙癢,應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撲爾敏、賽庚啶等,但司機、高空工作者宜用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以免因嗜睡而影響工作。
治療皮膚瘙癢的偏方有以下幾種: 1、中藥煎劑治冬令皮膚瘙癢 蒼耳子、艾葉各30克,苦參、地膚子、白蘚皮、露蜂房、土槿皮、蘇葉、川椒各20克,每天1劑,加適量水煎煮后,濾取藥液,趁熱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鐘,連用7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皮膚瘙癢癥。 2、鹽水或醋治瘙癢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適量食鹽或米醋,加熱至鹽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處,一般3—5次可見效。如有反復,可繼續(xù)搽洗。適用于中老年人皮膚瘙癢癥,效果較好。 3、豬蹄骨湯治瘙癢 取2—3個豬蹄的骨頭,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鐘。每天臨睡前用衛(wèi)生棉或潔凈的白布條蘸豬蹄骨湯在皮膚瘙癢處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頑固性皮膚瘙癢。一般連續(xù)搽洗4次,癥狀會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幾次。 4 、銀黃燒酒治老年人皮膚瘙癢 銀黃(中藥店有售)與60度高粱酒調和(銀黃:白酒比例1:4)拌好,晚上睡覺時用棉球蘸調好的藥漿涂抹在瘙癢處,當夜即可見效,每夜一次,3—5次可痊愈。適用于老年人皮膚瘙癢。 5、老生姜治皮膚瘙癢 新鮮老生姜1塊搗爛如泥,以紗布包裹,涂擦患處。每次10—20分鐘,每日l—2次,療效顯著。此方既能止癢,又能滋潤皮膚。 6、大棗雪梨膏治皮膚瘙癢 大棗(或金絲棗)10枚,雪梨膏20毫升。將棗先泡半小時,入砂鍋內加水煮至棗爛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潤肺護膚,健脾益氣。適用于冬季皮膚干燥脫屑,老年皮膚瘙癢。 以上這幾種方法可以試著嘗試下,希望你能早日康復。
根據你說的情況像是股癬,可以使用硫磺皂洗一下擦硫磺軟膏,有色素沉著多吃維生素c可以改善
你皮膚是血熱。晚上睡覺的時候, 先洗澡。

10,艾草加姜和白酒能不能浸泡后擦臉去斑

內調外養(yǎng)的祛斑方式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是不傷皮膚的,自然的祛斑方式。祛斑單單只依靠一種祛斑產品是不能夠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體原因,根據色斑形成的原因選擇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規(guī)的祛斑產品才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想要徹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從問題的根源出發(fā),才能更好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辦法。知道原因,我們在祛除斑的時候才能事半功倍。遺傳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月經周期:雀斑也有與月經周期有關,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日曬因素:主要是陽光紫外線照射對肌膚的傷害,會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線照射下,雀斑的顏色就會加深,要做好及時修復精神壓力大:精神壓力大必然會分泌腎上腺素,長期受到壓力的話人體的代謝平衡就會被破壞,皮膚所需要的營養(yǎng)供應就比較緩慢,色素細胞就會變得活躍。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較多,大致就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避免皮膚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選擇有防曬和美白功效的防護保養(yǎng)品。合理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者飲料:如:醬油炒飯、可樂、巧克力、可可等。常年與電腦打交道的人最好涂些隔離霜,用完電腦后應立即洗臉。妊娠期前后做適當保養(yǎng)和護理,能夠減少妊娠斑的出現(xiàn)。充足的睡眠:熬夜是皮膚的一大殺手,經常熬夜的人特別容易出現(xiàn)肌膚問題,不僅臉部暗淡無光,就連黑眼圈眼袋也會找上門,肌膚不能及時排毒,積累的色素也會沉著,久而久之就容易長斑。每天我們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讓你的肌膚在夜間深呼吸吧.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因為后天因素出現(xiàn)的色斑,維護水嫩肌膚。臉蛋需要呵護,注意一些很簡單的細節(jié),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張光潔嫩白的臉。

11,怎樣冬天臉上才不生凍瘡

凍瘡,雖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發(fā)作起來真讓人癢痛難忍。雖然凍瘡常常發(fā)生在寒冷的冬季,但預防則應從秋末開始。 預防凍瘡應該在秋末進行耐寒鍛煉。具體方法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如手和腳。開始每天浸泡半小時,以后浸泡1小時。其次是應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時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鞋子也應穿得暖暖的,但不宜過緊。 臨床表明,局部按摩是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 ①手按摩:兩手合掌,反復搓摩,使其發(fā)熱,然后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拉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這樣反復相互共摩擦15—20次。 ②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按摩15—20次。 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一下一上為1次,共擦15—20次。 ④臂按摩:右手掌緊按左手臂里邊,然后用力沿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再翻過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至左手手背,這樣為1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與左手相同。 參考資料:http://www.coco163.com/jtbj/list/000192541.htm■防治凍瘡六法 1、茄辣蒜洗法:取干茄子梗莖100克,辣椒莖60克(缺時可用干辣椒30克),大蒜一把(約150克),共煎水趁熱浸泡患處,每日1次,連用三次。 2、桂蘇陳洗法:取桂枝、蘇葉各50克,陳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鐘,去除藥渣,待藥液涼至40度左右,將患處浸入藥液約15-20分鐘,每日3次。適于凍瘡初起,紅腫瘙癢,瘡面未潰者。 3、柏硝敷法:取芒硝、黃柏各適量。凍瘡未潰者,芒硝用量大于黃柏一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大于芒硝一倍。兩藥共為極細末,用時以冰水或雪水調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局部癥狀輕微者,可按未潰破用藥比例,將黃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處。未潰破者5-6日為一療程,潰破者10-11日為一療程。 4、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紅花3克,吳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內1-2周后,過濾去渣備用。用時取藥液外搽患處。連用2-3天。 5、紅靈酒:取當歸、桂枝各60克,紅花、川椒、生姜各15-30克,細辛15克,冰片5-10克。上藥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紗布過濾,裝瓶備用。使用時將患部洗凈拭干,用藥棉蘸藥液涂擦局部(未潰爛者),每天4-5次,連用5-7天。 6、當歸四逆湯熏法:取當歸、芍藥各20克,桂枝15克,細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姜各10克,大棗5枚。將藥入適宜容器內,加水500毫升,加熱煮沸(文火)后5分鐘離火。用蒸氣熏凍瘡部位,待藥液降至適當溫度,將凍傷部位浸入帶有藥渣的藥液內浸泡15-20分鐘。每天兩次。一劑藥可連續(xù)用4次。適用于學齡兒童的手足凍瘡。 ■冬季寒冷防凍瘡 凍瘡是冬季的常見病之一,在氣溫10℃以下的濕冷環(huán)境中易發(fā)生。凍瘡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發(fā)生。初起損害為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后癢感加劇。重者出現(xiàn)水皰,內含淡黃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后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 凍瘡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濕或鞋襪過緊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所致。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缺血,代謝異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環(huán)不良、手足多汗、缺少運動、營養(yǎng)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是導致凍瘡的誘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亦可引起凍瘡。 發(fā)生凍瘡后,輕度、皮膚未破者,可外涂凍瘡膏;局部溫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葉等其中一種,加入水10—15倍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燙手時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 也可用豬油蜂蜜軟膏(比例3:7)外敷。凍瘡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涂,并用無菌沙布包扎;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桿2兩、茄子桿4兩、辣椒3個用水濃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凍傷。在凍瘡患處涂蛋黃油,效果更佳。 對于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此外,還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并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huán)。
如果保養(yǎng)好了,是不會復發(fā)的。凍瘡是冬季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主要發(fā)生在身體的外露部位和離心臟較遠的肢體末端,如耳朵、鼻類、手、腳等。預防和治療凍瘡的方法有: ①身體鍛煉法:這是預防凍瘡的最佳辦法,通過身體鍛煉而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②御寒準備法:冬季在戶外工作時,一定要吃飽、穿暖,做好各種御寒準備。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體內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凍的耳、臉、手、腳等部位要經常擦些油脂保護皮膚。 ③冷、溫水法:為了預防凍瘡,平時可用冷水摩擦易凍部位,擦到發(fā)紅為止,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易凍患處。均可增加這些部位的耐寒力。 ④獨頭蒜法:對每年易發(fā)凍瘡的部位,在冬季來臨前可采用此法。取獨頭蒜一個,搗爛后放在太陽下面曬熱,在易發(fā)凍瘡部位反復輕輕磨擦至局部出現(xiàn)一個小泡,然后用消毒針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氣血暢通,以減少凍瘡的發(fā)生。 ⑤生蘿卜法;取蘿卜或青蘿卜切成大塊(片),放在火上烤熱后輕擦易患凍瘡部位,冷后再烤熱再擦至蘿卜水分完為止。此法可預防凍瘡也可治療凍瘡。 ⑥生姜(片)法:用生姜片輕擦凍瘡處,待有發(fā)熱時止,或用鮮生姜一塊,在爐旁煨熱后切成片,涂擦患處?;驅⑸?0克搗爛后,放入白酒一兩浸泡,攪勻后外涂患處,一日三次。 ⑦食醋療法:取適量食醋在火上加熱,然后取消毒紗布一塊蘸醋外敷患處。
那就是在早上起床洗臉用冷水洗,不要怕冷,堅持下去,注意洗了等水自由脫干!這樣皮膚會很嫩呵

12,喝多酒后臉部發(fā)麻是怎么回事如何緩解

按照中醫(yī)講,白酒助濕熱,啤酒屬于良性,濕熱盛會形成痰,於阻在經絡里面,寒則凝靜脈。氣血不足會麻,屬于虛癥。短時間內不會有事情的。要堅持鍛煉,少喝酒早睡覺。可以喝山楂煮的水。每天一碗。不要加糖,特別是白糖。一個月可以見效。如果閑慢就去看看中醫(yī)。用些去世化痰活血的中藥就可以治療,中醫(yī)不同西醫(yī),是個體化治療,得因人而異!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于“面癱”的問題。 面癱又叫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xiàn)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 面癱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xiàn)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及bell現(xiàn)象。口角歪向較健側,鼓腮時從重病側漏氣,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流口水,進食時食物停留于重病側牙頰之間。單側型面癱較少見,其臨床癥狀和雙側一重一輕型相似。中醫(yī)稱之為口歪眼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如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則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不清。中醫(y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此三種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或與他人交談時發(fā)現(xiàn),在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尤其是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fā)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后來又歪向另一側的道理。另外,還有慢性外中風,不屬于周圍性面癱,面肌并不癱瘓,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現(xiàn)為頭疼、頭緊、耳后疼、耳后緊、頸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腳手發(fā)涼、背涼、半身涼、半身緊、面涼、面疼、面緊、面麻、面癢、面抽搐、面痙攣、怕涼、怕風等不適感。也屬外中風范疇,要比急性面癱好治的多,但如治療不當會遷延多年不愈或導致慢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發(fā)病原因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還有內囊受損,顱內出血,顱內腫瘤,感染(如腦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腫瘤(如聽神經瘤),外傷(如碰摔傷),中毒(如酒精),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營養(yǎng)缺乏(如維生素b族),免疫障礙,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fā)育不全等諸多因素。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1)以顏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叫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癱。以其損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兩種。 1. 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指病損于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神經麻痹,又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2.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fā)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俗稱“歪嘴”)。病變可位于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腦橋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xiàn)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嘴歪眼斜、眼睛流淚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2)面癱手術監(jiān)測效果更佳 人必須具備正常的面神經,才能夠擁有各種表達內心感受的豐富表情。而發(fā)生面癱則會令人額紋消失,不能或無力抬眉、閉眼,嘴角歪向一側,說話不清晰,喪失表現(xiàn)表情的能力。據介紹,一部分面癱經過藥物治療可以恢復,而另一部分面癱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面癱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在進行治療前先使用面神經監(jiān)測儀對面神經術后功能進行評估,而通過面肌電圖判斷面神經受損程度,可以較明確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術,哪些病人需要服藥保守治療,而且在手術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經監(jiān)測來幫助施行相應的面神經手術。一般來說,如果早期經過正規(guī)治療,幾乎所有的面癱病人均能夠痊愈。 3)如何做好面神經麻痹患者的護理 面神經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藥治療,另一方面需去醫(yī)院進行綜合治療。 急性期應適當休息,面部要持續(xù)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有咽部感染時應同時口服抗生素治療。服用強的松者要嚴格按醫(yī)囑執(zhí)行,不可隨意增減藥量,并注意觀察有無副作用。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芍笇Р∪藢︾R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鐘。由于本病使病側眼睛不能閉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時應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結膜炎。進食后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軟食,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中藥治療 1. “三白五蟲湯”除“面癱”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癥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fā)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fā)本病。 中醫(y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于濡養(yǎng),肌肉縱緩不收,而發(fā)生本病。筆者自擬“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藥10--15劑即可治愈?;颊卟环烈辉?。 藥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蝎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 用法:上藥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藥湯沖服。 “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癥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huán)暢通;用“五蟲”(即蜈蚣、全蝎、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用白芍、川芎養(yǎng)血活血祛風;黃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藥相合,使邪去正復,風寒得除,經絡得養(yǎng),血脈流暢,“面癱”乃愈。 2. 近年有醫(yī)家根據面神經周圍水腫受壓迫的病理改變,主張清熱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腫,提高了療效。凡面神經炎具有咽痛紅腫或耳后莖乳突壓痛者均可服用本驗方: ① 取金銀花、生石膏、板藍根、蘆根、玄參各30克,連翹25克,生地黃、大青葉、地丁各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山豆根、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發(fā)病1周內服用為好。 ② 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一般指發(fā)病2周以后,則可選用: 用生地黃30克,川芎、生黃芪各15克,當歸、僵蠶、地龍、赤芍各12克,紅花10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③ 除內服藥外,還可以配合外用藥提高療效。急性期取用: a. 取黃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蠶、防風、連翹、桅子、桃仁各10克,全蟲6克,蜈蚣3條。上藥共研細末,外敷時用少許面粉、雞蛋清、白酒將藥粉拌成糊狀;用紅花油搽劑將陽白、太陽、牽正、顴?、地倉、頰車、風池搓紅;或用熱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將上述穴位按摩后,每穴以6克左右的藥物置于直徑5厘米的傷濕止痛膏上或膠布上,將藥固定并貼于穴位上。敷藥后面部即有緊抽、牽拉、發(fā)熱的感覺,一般持續(xù)2--4小時。每日更換一次,10天為一療程,以痊愈為度。恢復期可取嫩桑技30厘米,槐枝60厘米,艾葉、花椒各15克,煎湯頻洗面部,先洗患側,后洗健側,療效可靠。 b. 用皂角末,蓖麻子仁適量,混合搗成湖狀,睡前--左邊斜貼右邊,右邊斜貼左邊。每晚用1次,堅持一周特效。本方治口歪眼斜。 c. 取活鱔魚宰殺后取血涂抹癱面皮膚,24小時后,或至少12小時后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 d. 用巴豆3--5粒。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毫升,燉熱外用。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本方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5)平時應注意預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夜間避免受冷風侵襲。一旦患病要注意防護,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閉合不好時應戴眼罩,以防角膜受傷。常用熱水洗臉,井經常按摩局部穴位,進行必要的表情肌訓練。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guī)中醫(yī)醫(y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采納為答案。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