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朝代葡萄酒作為宮廷用酒,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通化葡萄酒為清代宮廷貢酒之一,宮中經常飲用通化葡萄酒。到了唐朝,葡萄酒釀造史已經到了非常輝煌的時期,由于葡萄種植的普遍,葡萄酒釀造也從宮廷走向了民間。清代宮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順治七年(1650),在內務府下設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釀造及貢酒的管理。

中國白酒發(fā)展歷史是什么樣子的?

中國酒的歷史十分久遠,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許多形狀和甲古文、金文的酒字十分相似的陶罐。這一點就說明了早在距今6000多年以前,中國的酒就已經產生了。但是,究竟是誰發(fā)明了酒,自古以來,眾說紛紜,也很難斷定。我們的先民在創(chuàng)造了酒的同時,也留給我們一段段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一、上天造酒之說古人以為人與星體密不可分,人的各種行為均由上天相應的星體所主宰。

所以,中國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就有關于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這句話的意思是軒轅星座的酒旗三星,就被認為是司酒之星,凡世間的酒,也因為有了它們才得以產生。酒旗星的發(fā)現,最早見于《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二、猿猴“造酒”說早在明朝時期,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

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fā),聞數百步?!鼻宕娜死钫{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瓊州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酒以稻米與百花所造,一百六軋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钡挠涊d;清代的一本筆記小說中也道:“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百。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痹澈锸鞘謾C敏的動物,它們居于深山老林中,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fā)現猿猴“嗜酒”。于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嘗。時間一久,終因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

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類似的方法。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是由于猿猴以山林中野生的水果為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jié),收貯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fā)酵,在石洼中將一種被后人稱為“酒”的液體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覺中“造”出酒來,這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

這種“酒”的產生,年代久遠不可考,也許它給人類以啟迪從而釀成現在意義上的酒。猿猴造酒,與其說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還不如歸之于猿猴特有的靈性。三、黃帝造酒說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是華夏民族智慧的化身,古時許多美麗的傳說都可追溯到他。至于酒的起源,因黃帝發(fā)明“酒泉”之法,并曾有“湯液酒醪”之論,所以后人也曾尊他為酒的創(chuàng)始人。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饵S帝內經》一書實乃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四、杜康造酒說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于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書中記載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緒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意思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樹洞中發(fā)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釀酒始祖。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寫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边@一千古名句使杜康造酒之說風靡海內外。人們在談及酒的起源時,便把他作為酒的始祖,而尊之為酒仙。據古書載,杜康可能是夏代的第六世君王少康,曾以高粱做酒,空桑穢飯”、“加曲發(fā)酵”只不過是后來附加的動人傳說而已。

清朝皇帝喝什么酒?有什么依據嗎?

清代宮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順治七年(1650),在內務府下設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釀造及貢酒的管理。記載中御酒的種類很多,如竹葉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藥成分的屠蘇酒、雄黃酒、苦露酒等。玉泉酒是清宮中經常飲用的白酒之一,因該酒用玉泉水所釀制,故名。宮廷中不僅飲用玉泉水,而且用玉泉山水釀酒,玉泉酒一般在春秋兩季由光祿寺釀醞署釀造,其配料主要有糯米、酒曲、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

乾隆朝以后,清宮用玉泉酒的記載很多,有時內膳房還用它做菜。據檔案記載:乾隆帝晚膳經常飲用玉泉酒。乾隆時期的一次千叟宴就用了400斤玉泉酒。嘉慶帝有時一次飲用玉泉酒多達十三四兩,其一次壽辰設酒宴即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時期,每天內膳房用玉泉酒1斤4兩。據統(tǒng)計,光緒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 通化葡萄酒為清代宮廷貢酒之一,宮中經常飲用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是以生長在長白山的山葡萄釀造而成。據清代史料記載:“葡萄有紫碧圓長之別,一種山產者,實小味酸,有黑白二種,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貢。”乳酒亦為清宮用酒之上品。乳酒是用牛乳或馬乳為原料經發(fā)酵制取的蒸餾酒,這種酒是蒙古人的日常用酒,其酒精含量很少。據《本草綱目》中記:乳酒始于元代。清制,張家口外馬群總管、盛京養(yǎng)什牧牛群,每年要送交乳酒2887斤;外藩蒙古每年進貢乳酒9小瓶。

這些酒由光祿寺負責管理,凡宮廷需用,均向光祿寺領取。據《內務府則例》載:每年清宮要向光祿寺領取乳酒160瓶,每瓶13斤8兩,共計2208斤?!犊滴跗鹁幼ⅰ酚浻校嚎滴醵辏?684)六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賜給隨行王、大臣、侍衛(wèi)以及蒙古王公乳酒,與眾人歡聚暢飲的情形。六月二十一日,晴空萬里,微風清涼,一望無邊的蒙古 草原,數萬馬匹往來其間,無有邊涯。

這一天清晨,康熙帝率領王、諸臣、侍衛(wèi)于黃幄前閱視馬匹、駱駝、牛、羊牧群。隨賞賜眾臣及王公5000余匹馬,并奏樂賞諸臣等乳酒??滴醯郗h(huán)顧一下王、大臣說:“此酒朕牧群內馬乳所蒸之酒,系牧馬首領送來,故于閱視牧群處與王及諸臣飲之。今日日色融和,又在塞地,爾等各寬心暢飲?!彪S遣近侍傳諭滿洲、蒙古官軍,令飲之,眾人皆歡然喜悅。

葡萄最早種植在哪個朝代?有什么依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在古代,關于葡萄的詩句舉不勝舉。作為一種美味的水果,歷來受人喜愛。那么中國最早是什么時候開始有葡萄的?據記載,最早的葡萄栽培是小亞細亞里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qū),經過考證希臘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葡萄的歐洲國家,而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考古學家認為是伊朗。

而在我國,早在《詩經》里,有過關于葡萄的記載,據說,殷商時期已經開始采摘葡萄食用了。但是,這里的葡萄并不是人工種植的葡萄,而是自然生長的野葡萄。而今天我們所吃的葡萄,則是從漢代的時候,從西域傳進來的。很多人覺得葡萄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來。但是根據《史記》的記載,我覺得應該是,張騫發(fā)現了葡萄,但帶回葡萄的可能是后面的使者。

為什么這么認為?根據《史記﹒大宛列國》中記載,張騫在公元前139年奉命出使西域。一開始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尋找匈奴國的死對頭月氏國,想聯(lián)手攻打匈奴。但是,想要去月氏就必須經過匈奴,張騫在經過匈奴時被匈奴俘獲了。這一俘獲,就被拘留了十幾年,張騫不僅在匈奴娶了老婆,還生了兒子。但是張騫始終不忘使命,乘看守衛(wèi)慢慢松懈了之后,就和他的部下逃跑去月氏。

沒想到一路向西走,沒到月氏,卻發(fā)現了大宛國。在大宛國,張騫發(fā)現很多稀奇的東西,不僅有汗血寶馬,還有葡萄這種美味的水果。據《史記》中記載,張騫發(fā)現大宛國還會用葡萄釀酒,富厚人家藏酒多達一萬多石,久的可以藏幾十年都不會壞,那里的人們都喜歡喝酒,馬都是用苜蓿來喂食的。但是張騫并沒有在大宛國多逗留,他的使命是找到月氏。

大宛國聽說大漢王朝很富有,如果幫他們找到月氏,以后就會收到很多財寶,于是大宛國就派人帶張騫去了月氏。張騫千辛萬苦才找到月氏,發(fā)現月氏土地肥沃,百姓安居樂業(yè),離漢朝又遠,根本不想再去攻打匈奴。張騫在月氏呆了一年多,回國的時候又被匈奴抓住。這次被抓幸好只被拘留了一年多,就帶著妻子兒子逃亡回漢朝。為什么說葡萄卻說到了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因為從張騫整個過程來看,的確是張騫首先發(fā)現了大宛國,并發(fā)現了葡萄這種美味的水果。

但是從他逃亡的經歷看,在大宛國并未逗留太久,從大宛國去月氏呆了一年多,在回來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這期間,張騫帶回葡萄或者葡萄的種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據史記記載,張騫出使的時候帶著一百多人,離開漢朝13年,回來的時候就只有兩個人生還。有命逃回來就不錯了,能帶回葡萄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張騫回來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都告訴了漢武帝,那里的葡萄、葡萄酒、汗血寶馬等都讓大家向往不已。

后來,聽取張騫的建議,漢武帝就四川犍為郡,分四條道路派遣使者。這以后隨著漢武帝攻打匈奴,派遣到大宛、大月氏、大夏等許多西域國家。葡萄種植和葡萄釀酒技術也隨之在西漢時期扎根,當時葡萄酒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上等珍品佳釀。到了唐朝,葡萄酒釀造史已經到了非常輝煌的時期,由于葡萄種植的普遍,葡萄酒釀造也從宮廷走向了民間。

中國最早是什么時候出現紅酒的?有什么歷史記載嗎?

對于一個資深酒鬼來說,還是很愿意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不過,紅酒的提法似乎有些太專,它的種類和釀造方式也很復雜,我們就姑且將其代稱為葡萄酒吧。說到釀葡萄酒,首先得從葡萄講起。既然要了解我國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國最早的葡萄出現在什么時候。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提到葡萄的應該是先秦時期的《詩經》。不過,當時叫法有些差異,稱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

到漢代時,《史記》稱作“蒲陶”,《漢書》則作“蒲陶”,《后漢書》又寫作“蒲萄”。蒲萄種植技術和蒲萄釀酒技術,應該是由西域引入的。不過,漢代以前我們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尚有爭議。但據司馬遷的記載來看,這兩項技術是西域傳來無疑。按照《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萬余石……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

”這記載的是張騫出使西域時所見,之后漢朝派使者取回苜蓿、蒲萄等作物的種子,開始普及耕種。就此來看,我國最晚到漢代時,已經開始人工種植蒲萄,并用蒲萄釀酒了。但按照我個人的看法,我國古代釀酒技術起源很早,雖然主要為糧食酒,卻并不能排除曾有果酒的事實,可能也曾用野葡萄釀酒。只是,由于同糧食酒比起來,蒲萄酒不易貯藏,且口味略遜,不太符合國人口味,可能一度失傳了。

而到張謇出使西域時,見大宛國種植蒲萄,并以此釀造美酒,又與中原白酒體系不同,顯得十分新鮮,故而漢代又懷著好奇之心引入了蒲萄種植技術,并采用了他們的釀酒技術。統(tǒng)治者對葡萄酒的喜愛是顯而易見的,魏文帝曹丕還曾在《詔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認為飲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膩,性涼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

釀酒和釀醋的歷史哪個更早?歷史最悠久的白酒是汾酒嗎?

談起釀酒,到底從何說起,已經不能考證。只能從一些古籍中找到有關釀酒的記載。比如:《孟子》一書就有記載?!睹献印吩疲河韾褐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夏禹之前就有釀酒了。只不過那時候釀出來的酒。酒的度數很低。一般都不會醉人。釀酒也是偉大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摸索出來得。并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獨特文化。

酒的品種以及喝酒所用的酒器也成為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些出土的遺址中就可找到釀酒和酒器的都出現的很早。比如說:原始氏族社會末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大量陶制的酒器,就可說明大約四千年前我國已開始釀酒。同時,醋從酒中來的說法一直都被認同。在釀酒的同時,人們還利用發(fā)酵原理,從谷物中釀造出醋,供作調料。

在古代,醋稱“醯”、“酢”或“苦酒”,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文獻中已有所記載,如《周禮·天官》中的醯人,掌共五齊七菹,是管理釀醋的官員,比這成書更早的《論語》中有“或乞醯焉”之語,除酒、醋以外,醬及醬清(醬油)也是古代釀造工藝產品,供作食用。所以,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釀酒的歷史遠早于釀醋。說到汾酒,汾酒是中國傳統(tǒng)名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又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的制作工藝精湛、源遠流長,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在我國歷史上,汾酒曾經歷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就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無疑不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同時,除了汾酒,我國還有很多知名的酒。比如:西鳳酒,2600年歷史,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早在唐朝就被列為珍品,宋朝蘇軾曾詩云: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古井貢酒,酒中牡丹,色如水晶。公元196年,曹操曾將老家毫州所產美酒進獻給漢獻帝,那就是古井貢酒。

劍南春,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劍南春在唐朝定型,成為宮廷御酒,也被載入史冊。茅臺,第一國酒。誕生于八百多年前,醬香型美酒,現在的國宴必須酒。瀘州老窖,濃香鼻祖,酒中泰斗。元明時期瀘州老窖大曲酒正式成型,公元1324年第一代瀘州老窖大曲酒出世。五糧液,陳氏秘方,姚子雪曲。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姚氏產業(yè)釀造而成。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