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涉及到的設備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不多。世界各國關于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各進口國按照本國法規(guī)將中國白酒歸類于不同品類酒精飲料,執(zhí)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準,這導致中國白酒的出口成本較高,削弱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1、中國白酒如何出口非洲?
當前,中非關系正迎來歷史性的發(fā)展機遇,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建議建設等合作平臺,既是中非關系的重要支撐,又是中非合作與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國已連續(xù)多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在參與區(qū)域經濟合作過程中,需要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產品,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作為支撐,白酒作為中國文化中最獨特、最鮮明的符號之一,中國的酒文化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完全可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友好往來、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白酒產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占飲料產業(yè)的32.1%、利潤總額的51%,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的價值創(chuàng)造已超過威士忌,成為世界烈酒中價值創(chuàng)造最高的類別。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接近40%,但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卻不到8%,且主要消費群體仍集中在海外的華人華僑,遠未進入世界主流消費圈和文化圈,
中國白酒“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問題。白酒是中國獨有的烈性酒品種,技術體系一直局限在中國國內,缺乏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這始終制約著中國白酒產業(yè)的國際化發(fā)展,二是政策法律問題。世界各國關于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各進口國按照本國法規(guī)將中國白酒歸類于不同品類酒精飲料,執(zhí)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準,這導致中國白酒的出口成本較高,削弱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是文化融合問題。酒類是文化屬性很強的商品,文化差異使得國外的主流消費群體對中國白酒不易認知和接受,肯德基國外的產品及口味與國內的相比大有不同,國內常吃的肯德基是針對中國人口味對產品進行相應改良,例如墨西哥雞肉卷變成具有明顯中國特色的老北京雞肉卷。中國白酒在品牌度和產品知名度還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水土不服”的癥狀愈加明顯,可以借鑒肯德基“本土化”的策略,了解并學習非洲的酒文化,研究非洲人民的飲食習慣和文化特色,根據(jù)當?shù)氐奈幕瘉砭唧w分析,考慮如何能在不改變口感、包裝的情況下,融入當?shù)氐奈幕?,入鄉(xiāng)隨俗,走出一條“非洲特色化白酒”之路,
中國白酒走出去最重要的還是文化的推廣普及,讓人們對白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白酒也可與食物搭配,或者調配成雞尾酒,讓大家更易接受;推廣普及白酒文化,讓消費者了解白酒是什么,比如茅臺蘊藏了什么樣的文化,而不僅僅是概念的推廣。中國白酒和白酒文化在國際化表達和傳播上亟待由中國思維、中國語言向國際思維、國際語言轉變,要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來講好中國白酒的文化故事,
2、一斤白酒等于多少毫升?
人們在生活中總和酒息息相關,尤其是白酒使用范圍很廣,無論是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商務往來,朋友小聚,小酌自飲,緩解壓力都離不開白酒,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占據(jù)了很重要的位置。通常情況下人們把500毫升的白酒當做一斤來說,400毫升的白酒當做八兩來計算,其實許多人都搞錯了,答案和你所想象的不一樣,我們買酒時,酒瓶上標注的通常是400毫升、500毫升、一公升等。
在正常思維里,人們把500毫升水(常溫狀態(tài)下,比如4攝氏度)當成500克(一斤),事實上毫升是一個容積單位,克是一個質量單位,兩者是不能相互直接換算的,兩個不同的單位,要知道白酒的密度才能相互換算,按照水的密度來算1克等于1毫升,那么1克水體積等于1克水除以1毫升,所以1克水等于1毫升,克換算成毫升計算公式為:質量等于密度*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