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人們?yōu)樯墩f茅臺是國酒啊
- 2,茅臺在古代被稱為什么
- 3,茅臺酒是什么香型
- 4,茅臺是什么香型醬香型白酒的典范
- 5,都說茅臺是醬香型白酒什么是醬香型白酒呢
- 6,茅臺酒與五糧液的區(qū)別是什么
- 7,茅臺的濃香型酒和醬香型酒
- 8,茅臺酒的命名是根據(jù)
1,人們?yōu)樯墩f茅臺是國酒啊
茅臺被稱為國酒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茅臺長期以來被作為國家外事活動用酒,擔當者外交事務的國禮和國宴用酒。
2,茅臺在古代被稱為什么
茅臺酒出產(chǎn)于貴州仁懷市赤水河畔茅臺鎮(zhèn),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chǎn)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臺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泵┡_古稱益部,而枸醬,經(jīng)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chǎn)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jīng)發(fā)酵釀制的酒。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jīng)制曲釀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臺一帶所產(chǎn)的大曲酒,就已經(jīng)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jīng)在茅臺鎮(zhèn)楊柳灣(今茅臺酒廠一車間片區(qū))陸續(xù)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臺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 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qū)的釀酒業(yè)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臺地區(qū)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臺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xiàn)。以“回沙茅臺”、“茅春”、“茅臺燒春”為標志的一批茅臺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臺釀酒業(yè)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臺鎮(zhèn)上專門釀制回沙醬香茅臺酒的燒房已有20余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shù)“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臺地區(qū)白酒的產(chǎn)量已達170余噸,創(chuàng)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臺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chǎn)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百嚸本褪乾F(xiàn)在的茅臺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chǎn)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
3,茅臺酒是什么香型
全國評酒會對貴州茅臺酒的風格作了“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概括。它的香氣成分達110多種,飲后的空杯,長時間余香不散。有人贊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后開瓶十里芳”的魅力。 茅臺酒,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最完美的典型。
4,茅臺是什么香型醬香型白酒的典范
茅臺醬香型又稱茅香型,醬香酒生產(chǎn)周期較長,每年重陽開始投料,同批原料要歷時一年,經(jīng)9次蒸煮,8次發(fā)酵、7次取酒,再經(jīng)3年以上酒庫存放,最后精心勾兌,普通型醬香成品酒方能包裝出廠。整個過程耗時至少5年,所以普通型醬香酒一出廠,就可以說已經(jīng)是5年的“年份酒”了。 醬香酒工藝特殊之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于必須“長期陳放”,經(jīng)過一年制酒,生產(chǎn)出來的醬香酒新酒就進入“長期陳放”階段。新酒入庫,要進行精心照料。要根據(jù)氣候來調(diào)節(jié)庫內(nèi)空氣對流、擦拭酒壇,讓其晶瑩發(fā)亮到照得見人的程度,而且還要保持地面清潔,不能有水漬,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掌握酒壇的滲透情況。
5,都說茅臺是醬香型白酒什么是醬香型白酒呢
醬香型白酒因有一種類似豆類發(fā)酵時的醬香味而故名。因源于茅臺酒工藝,故又稱茅香型。這種酒,優(yōu)雅細膩,酒體醇厚,豐富,回味悠長。當然,醬香不等于醬油的香味,從成分上分析,醬香酒的各種芳香物質(zhì)含量都較高,而且種類多,香味豐富,是多種香味的復合體。這種香味又分前香和后香。所謂前香,主要是由低沸點的醇、酯、醛類組成,起呈香作用,所謂后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zhì)組成,對呈味起主要作用,是空杯留香的構成物質(zhì)。茅臺酒是這類香型的楷模。根據(jù)國內(nèi)研究資料和儀器分析測定,它的香氣中含有100多種微量化學成分。啟瓶時,首先聞到幽雅而細膩的芬芳,這就是前香;繼而細聞,又聞到醬香,且夾帶著烘炒的甜香,飲后空杯仍有一股香蘭素和玫瑰花的幽雅芳香,而且5--7天不會消失,美譽為空杯香,這就是后香。前香后香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卓然而絕。
6,茅臺酒與五糧液的區(qū)別是什么
第一茅臺與五糧液只能說物以稀為貴,本人不太喜歡我還是喜歡二鍋頭。而且很多北方人都不太喜歡。1.醬香型,又稱為茅香型 以貴州茅臺酒、四川郎酒為代表。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所謂醬香是指酒品具有類似醬食品的香氣,醬香型酒香氣的組成成分極為復雜,至今未有定論,但普遍認為醬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zhì)與低沸點的醇類組成的復合香氣。濃香型,又稱瀘香型 濃香型以四川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xié)調(diào),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zhì)優(yōu)劣的主要依據(jù)。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濃香型白酒的品種和產(chǎn)量均屬全國大曲酒之首,全國八大名酒中,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貢酒都是濃香型白酒中的優(yōu)秀代表。至于你說的茅臺52度家常宴十八年珍藏只是制作工藝屬于濃香型白酒。南山莊園葡萄酒我沒有喝過但是他與其他葡萄酒從制作工藝來看沒有什么不同,葡萄產(chǎn)區(qū)在煙臺,也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chǎn)區(qū)。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區(qū)別就是茅臺不會欠錢不還,五糧液從萬盈金融借的16億元現(xiàn)在利息也不付了。本金也不還。到底啥時候把本金利息結清?這不是銀行貸款,這是民間融資,要影響很多人的生活呢!五糧液國酒品牌,不能借錢不還清啊?這點真不如茅臺了。
7,茅臺的濃香型酒和醬香型酒
茅臺集團有濃香型白酒,但濃香型的不能叫茅臺酒。茅臺酒只有醬香型的!下面我跟你說說濃香型與醬香型的區(qū)別!簡單說 釀造:工藝不同。濃香型工藝是中溫大曲,泥窖,40-60天,1斤高粱出3兩酒。醬香型是高溫大曲,(磚)石窖,9個月(8回),1斤高粱出2兩酒。 酒體:香型不同。(濃香型己酸乙酯為主體香) 飲用:習慣不同。成本不同,決定了濃香型白酒占消費比例70%左右。如果成本相同,你愿意喝哪種呢。 濃香型白酒有一種(會使不喝酒的人也感到)愉快氣味。=========================濃香型,又稱瀘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xié)調(diào)、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zhì)優(yōu)劣的主要依據(jù)。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醬香型,又稱為茅香型,以貴州茅臺酒為主要代表。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等特點,最顯著的是,醬香型酒還具有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的特性。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所謂醬香是指酒品具有類似醬食品的香氣,醬香型酒香氣的組成成分極為復雜,至今尚且沒有定論,但目前的觀點普遍認為醬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zhì)與低沸點的醇類組成的復合香氣。 好不好喝主要還是根據(jù)各人的口味。
我上次去南京億飛買筆記本的時候看到他們家對門有一家叫蘇谷酒業(yè)的公司,哪那里有茅臺賣,還有五糧液,他們前臺說,他們公司是江蘇省酒類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單位,品質(zhì)應該可以保證的,你可以去他們公司看看就在珠江路上,你可以上他們的官網(wǎng)查查具體地址,從你那兒應該怎么過去。酒還是要看個人口味的,有再大的不同還不是看自己喜歡。
茅臺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點而名聞天下,被稱為中國的“國酒”。它以優(yōu)質(zhì)高粱為料,上等小麥制曲,每年重陽之際投料,利用茅臺鎮(zhèn)特有的氣候,優(yōu)良的水質(zhì)和適宜的土壤,采用與眾不同的高溫制曲、堆積、蒸酒,輕水分入池等工藝,再經(jīng)過兩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長期陳釀而成。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間,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典范。
8,茅臺酒的命名是根據(jù)
舊的發(fā)源地命名的
1.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臺酒,是以其產(chǎn)地茅臺村命名的。茅臺村現(xiàn)為茅臺鎮(zhèn),位于貴州省仁懷縣城西北近15 公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 公元1745 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楫暢通茅村。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沖,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6 條大街的集鎮(zhèn),茅草也隨之消滅,只有寒婆嶺下的一個土臺上,尚長著茅草,于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臺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臺村為茅臺鎮(zhèn),一直沿用至今。2.貴州仁懷縣古屬鰼國,早在2000年前已釀酒,以“蒟醬酒”稱著于世。據(jù)《史記》載,漢代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令唐蒙出使南越,飲到鰼國產(chǎn)的“蒟醬酒”。又《仁懷廳志》也載有古詩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蒟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元代宋伯仁《酒小史》也載有“南粵唐蒙蒟醬”酒典故。西晉咸寧三年(227)犍為郡的陳端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以“始用酒一斗、魚一頭”吸收義民。當時仁懷縣屬犍為郡,是陳瑞活動的地區(qū),說明釀酒是很普遍的。唐代釀有“咂酒”。明代繪制的茅臺村《鄔氏族譜》上標有釀酒作坊。清代釀有“咂酒、水酒、火酒、高梁窨酒、老酒”等品種,尤以茅臺酒馳名遐邇。1990出土文物路碑是清乾隆49年(1984年)刻制的,上刻有“茅臺偈盛酒號”?!肚Z》曰:“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臺春,極清洌?!庇帧短锞有Q室錄》曰:“仁懷城西茅苔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梁者上,用雜糧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熇之,其曲用小麥謂之曰白水曲。黔人又通稱大曲酒,一曰茅苔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昆貴,民困于食,職是故也。”《貴州通志》載:“按黔省所產(chǎn)之酒,以仁懷茅苔村之高梁酒最佳。鄭子尹詩所謂‘酒冠黔人國’也?!?939年編《貴州經(jīng)濟》載有:“茅臺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滿清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某,來茅臺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麥為曲藥。以高梁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后經(jīng)陜西鹽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臺為名,特稱茅臺酒。其最初創(chuàng)辦,究系何年、何人?雖無可考,然于楊柳灣側(cè)有化字爐,建于前清嘉慶八年(1803),其捐款姓名中有一‘大和燒坊’字樣,故知其在嘉慶年間已有釀酒之燒坊無疑……?!?.茅臺酒因產(chǎn)自茅臺鎮(zhèn)而得名,但這個鎮(zhèn)子最初并不叫茅臺鎮(zhèn),而是叫茅草村。 中國歷史上的唐代,國境的西北和西南兩大地區(qū)幾乎同時出現(xiàn)白酒蒸餾技術。其后宋、元、明三朝間,位于今大方縣以東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義)一帶,制作白酒運用的就是這種普通釀酒技術。 明萬歷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發(fā)動了平息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的戰(zhàn)爭。遵義境內(nèi)農(nóng)業(yè)遭受崩潰性的破壞。而蜂擁而至的前后共20多萬官兵,酗飲歡宴,播州白酒的消費量陡增。相對集中在茅臺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對整地窖酒醅進行多輪次發(fā)酵蒸餾取酒,其間摻入部分新原料的辦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節(jié)省來源不足的高粱、小麥。于是在茅臺村酒作坊中產(chǎn)生出了一套“多輪次摻沙發(fā)酵蒸烤”茅臺酒生產(chǎn)基礎工藝。此后這里的各代酒師又相繼創(chuàng)造了“堆積工藝”,使多輪次間摻入的新原料得充分發(fā)酵;有的酒師又把第一次蒸餾得到的質(zhì)量較差的酒液潑回酒液潑回酒醅使之在再次發(fā)酵中增香。于是又產(chǎn)生了茅臺酒生產(chǎn)的“回沙工藝”。之后,又有了高溫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陽下沙、陳釀及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大約發(fā)端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前后的茅臺酒生產(chǎn)工藝,到清乾隆初年,歷經(jīng)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備,并產(chǎn)生了一個獨樹一幟的白酒酒體,聲名遠揚。 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為茅臺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