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道(劍南道酒多少錢一瓶)

1. 劍南道

1. 劍南道

以下內(nèi)容都為《舊唐書.地理志》所載武周時期的行政規(guī)劃: 關(guān)內(nèi)道:雍州、華州、同州、岐州、豳州、隴州、涇州、原州、寧州、慶州、鄜州、坊州、丹州、延州、靈州、威州、會州、鹽州、夏州、綏州、銀州、宥州、勝州、豐州,和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共26個府州 河南道:河南府、虢州、 陜州、汝州、鄭州、滑州、汴州、許州、陳州、蔡州、穎州、亳州、宋州、徐州、泗州、宿州、海州、濮州 、曹州、登州、萊州、密州、青州、沂州、兗州、淄州、齊州、鄆州、棣州、濠州. 河?xùn)|道:蒲州、晉州、 絳州、慈州、隰州、并州(北都太原府)、汾州、 沁州、遼州、嵐州、憲州、石州、代州、云州、朔州、蔚州、武州、新州、潞州、澤州 河北道:衛(wèi)州、相州、魏州、博州、貝州、洺州、邢州、趙州、冀州、德州、棣州、滄州、瀛州、深州、莫州、定州、恒州、易州、幽州、媯州、檀州、薊州、平州、營州、安東都護府 山南道:襄州、荊州、峽州、歸州、夔州、澧州、朗州、忠州、涪州、萬州、泌州(唐州)、隋州、鄧州、均州、房州、復(fù)州、郢州、金州、梁州、洋州、利州、鳳州、興州、成州、文州、扶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開州、閬州、果州、渠州 隴右道: 秦州、河州、渭州、鄯州、蘭州、臨州、階州、洮州、岷州、疊州、宕州、涼州、沙州、瓜州、甘州、肅州、伊州、西州、庭州、安西都護府 淮南道:揚州、楚州、 濠州、 和州、 滁州、 廬州、 壽州、 舒州、 蘄州、 黃州、 沔州、 安州、 申州、 光州 江南道: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睦州、歙州、婺州、越州、臺州 、括州、建州、福州、宣州、饒州、撫州、虔州、洪州、吉州、袁州 、郴州、江州、鄂州、岳州、潭州、衡州、永州、道州、邵州、朗州 、澧州、辰州、巫州、施州、思州、南州、黔州、費州、夷州、溱州 播州、珍州 劍南道: 益州、彭州、蜀州、漢州、嘉州、眉州、邛州、簡州、資州、巂州、雅州、黎州、茂州、翼州、維州、戎州、姚州、松州、當(dāng)州、悉州、靜州、柘州、恭州、保州、真州、霸州、乾州、梓州、遂州、綿州、劍州、合州、龍州、普州、渝州、陵州、昌州、瀘州、保寧都護府 嶺南道:廣州、 韶州、循州、端州、新州、康州、瀧州 、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 、勤州 、桂州、昭州、富州 、梧州 、蒙州 、龔州 、潯州 、郁林州、平琴州 、賓州 、澄州 、繡州 、象州 、柳州 、融州 、邕州、貴州 、黨州 、橫州 、田州 、嚴(yán)州 、山州 、羅州、潘州、容州、辯州 、白州、牢州 、欽州 、禺州 、滾州 、湯州、巖州、古州 、安南都督府 、武峨州 、粵州 、芝州 、愛州、福祿州 、長州 、罐州 、林州 、景州 、峰州 、陸州、廉州、雷州 、籠州 、環(huán)州、德化州 、郎茫州 、崖州、儋州、瓊州 、振州 、萬安州

2. 劍南道酒多少錢一瓶

2. 劍南道酒多少錢一瓶

劍南春沒有降價。

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其主要原料為糯米、大米、玉米、小麥、高粱、水,主要產(chǎn)品有劍南春酒、珍藏級劍南春、金劍南、東方紅等。

劍南春酒的前身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大唐御酒, 《唐國補史》劍南春入載正史劍南春榮膺“大唐國酒”并被錄入《唐國補史》、《德宗本紀(jì)》,成為載入正史的當(dāng)代中國名酒。

3. 劍南道酒徒

6

4. 劍南道是什么意思

不是置道,就是道。“設(shè)置”是一個詞,“道”是一個詞。道是唐朝的形成區(qū)劃,跟現(xiàn)在的“省”是一個意思。整個唐朝設(shè)置了十五個道:隴右道、河北道、河南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道、黔中道、關(guān)內(nèi)道、河?xùn)|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嶺南道、京畿道、淮南道、都畿道,其中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合稱為山南道,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合稱為江南道。

隴右道:治所鄯州(今青海樂都),設(shè)隴右節(jié)度使,管轄范圍: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等地。

河北道: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南),設(shè)河北節(jié)度使,管轄范圍:懷州、衛(wèi)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等地。

河南道:治所洛陽(今河南洛陽),汴州(今河南開封),河南府,管轄范圍:東都(洛陽)、河南府、孟州、陜州、虢州、汝州、許州、汴州、蔡州、陳州、亳州、宋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等地。

山南道:治所襄州(今湖北襄陽),管轄范圍: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fù)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忠州等地。

劍南道:治所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管轄范圍: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瀘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龍州、當(dāng)州、悉州、恭州、保州、真州、霸州、柘州等地。

黔中道:治所黔州,管轄范圍:黔州、巫州、矩州、播州、辰州等地。

關(guān)內(nèi)道:治所鳳翔府(今陜西鳳翔),設(shè)鳳翔府,管轄范圍: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等地。

河?xùn)|道: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設(shè)河中府,管轄范圍: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云州、單于都護府等。

江南道:治所蘇州(今江蘇蘇州市),管轄范圍: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臺州、婺州、衢州、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溱州、珍州、珜州等地。

嶺南道:治所廣州(今廣東廣州市),管轄范圍:廣州、韶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蒙州、龔州、潯州、郁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繡州、象州、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卅、田州、嚴(yán)州、山州、巒州、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巖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huán)州、德化州、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赤土國、丹丹國等地。

京畿道:治所西京長安(今陜西西安市),管轄(今)范圍:偃師、孟津、鞏義、登封、伊川、嵩縣、宜陽、新安、澠池、陜縣、汝州、汝陽、禹州市、新密市、洛寧縣、濟源市、溫縣、孟州市等地。

淮南道:治所揚州(今江蘇揚州市),管轄范圍: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等地。

都畿道:治所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市),管轄(今)范圍:偃師、孟津、鞏義、登封、伊川、嵩縣、宜陽、新安、澠池、陜縣、汝州、汝陽、禹州市、新密市、洛寧縣、濟源市、溫縣、孟州市等地。

5. 劍南道節(jié)度使是多大官

在三國演義里西川和東川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西川是指劉璋占領(lǐng)的益州部分,東川是指張魯占領(lǐng)的益州部分,東川和西川合起來就是東漢的益州刺史部。公元188年,劉焉被授予益州牧,招募關(guān)中和南陽等地流民,組織武裝進入益州,平定益州內(nèi)亂后劉焉關(guān)閉道路,與中央聯(lián)系中斷,做起了益州的土皇帝。張魯本是劉焉的部將,他在劉焉的支持下殺死漢中太守,遂占據(jù)漢中。劉焉死后,其子劉璋繼位,因劉璋殺死張魯?shù)哪赣H和弟弟,兩個人反目成仇,劉璋和張魯于是分割了益州。

西川和東川這對詞是唐朝才出現(xiàn)的,唐玄宗時設(shè)置了劍南道節(jié)度使,唐肅宗繼位后將劍南道分為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和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宋朝延續(xù)使用為西川路和東川路,蜀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應(yīng)該就是借用了后來的概念。

6. 劍南道1958多少錢一瓶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距省會昆明289公里。地跨北緯23°01′~23°34′,東經(jīng)103°13′~103°49′。東西最大橫距61.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2公里。東鄰文山市,南接屏邊苗族自治縣,西連個舊市,北與開遠市接壤。北回歸線從境內(nèi)鳴鷲鎮(zhèn)小壩心、西北勒鄉(xiāng)蘇租、文瀾鎮(zhèn)大臺子、雨過鋪鎮(zhèn)新光、長橋海東壩穿過。全縣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qū)面積168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5.6%;壩區(qū)面積54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4.4%??h城海拔1307米,建城區(qū)面積26.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萬人,城鎮(zhèn)化水平56.33%,城市綠地面積346.17萬平方米,城市道路里程286公里。為紅河州州府駐地,轄區(qū)內(nèi)有省級蒙自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和省級紅河工業(yè)園區(qū)。地處云南低緯高原,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6℃,極端最高氣溫33.8℃,極端最低氣溫2.9℃無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時數(shù)2234小時。

-自然資源

蒙自市地處珠江與紅河分水嶺兩側(cè),海拔最高處2567.8米、最低處146米,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qū)賮啛釒Ц咴撅L(fēng)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無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時。蒙自壩是云南省六大壩子之一、紅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壩子,壩區(qū)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4%,高于全省壩區(qū)面積比重18個百分點。全縣可耕地110.45萬畝,人均3.34畝。境內(nèi)水資源總量12.15億立方米,可開發(fā)利用量2.12億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現(xiàn)狀6萬噸、中遠期規(guī)劃16萬噸,壩區(qū)水利化程度達75%。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適宜多種農(nóng)作物生長和現(xiàn)代特色農(nóng)業(yè)深度開發(fā)。同時,孕育了銀、錫、鉛、鋅、銅、煤、大理石、磷、鈾等豐富礦藏,其中蒙自縣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已探明為我國目前最大銀礦

-歷史沿革

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懊勺浴保徽f以縣西壩子邊緣目則山而得名,漢語訛為蒙自。一說目則為昧則目音轉(zhuǎn),系蠻語,意為山竹。一說系苗語“苗族之家”之意。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東漢屬益州益州郡賁古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賁古縣,兩晉至南朝梁屬寧州興古郡賁古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府轄地,宋大理國屬秀山郡目則。元憲宗七年(1257)置蒙自千戶,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置蒙自縣至今。,隸屬臨安廣西元江宣慰司臨安路。明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

清初沿明制,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年)結(jié)束后,光緒十三年(1887)10月,為適應(yīng)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xù)議商務(wù)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云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shè)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guān)的蒙自海關(guān)關(guān)務(wù)。由此,蒙自成為云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guān)落成并正式開關(guān),這是近代云南第一個海關(guān),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guān)之一。

民國初年屬蒙自道,為道尹駐地。民國18年(1929),廢道后直屬云南省。民國31年(1942),屬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qū)(駐建水縣)。民國37年(1948),屬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qū)(駐建水縣)。

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縣人民政府隸蒙自專區(qū),專區(qū)行政公署駐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qū)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qū)(駐地在今元陽縣)合并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1958年7月,紅河州人民委員會由蒙自縣遷往個舊市。1958年10月20日國務(wù)院全體會議第81次會議決定:撤銷蒙自縣,將原蒙自縣全部地區(qū)劃歸個舊市。

1960年9月13日國務(wù)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恢復(fù)原并入個舊市并撤銷的蒙自縣建制,其行政區(qū)域仍照原撤并前不變,蒙自縣由個舊市領(lǐng)導(dǎo)。同年,開遠縣草壩公社劃歸蒙自縣。1961年2月14日,國務(wù)院批復(fù):將原由個舊領(lǐng)導(dǎo)的蒙自縣劃歸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領(lǐng)導(dǎo)。1992年11月26日,蒙自縣被列為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同年12月18日,被列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縣。1999年2月5日,被列為省級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試驗示范區(qū)。2001年,州級行政機關(guān)搬遷蒙自奠基儀式在開發(fā)區(qū)舉行。2003年1月29日,國務(wù)院批復(fù)同意將紅河州政府駐地由個舊市遷移至蒙自縣。同年7月11日,云南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現(xiàn)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建設(shè)以蒙自為核心的個(舊)開(遠)蒙(自)——滇南中心城市。

2010年9月10日,國家民政部民函(2010)219號的批文《關(guān)于撤銷蒙自縣設(shè)立蒙自市的批復(fù)》作為函件發(fā)送給了蒙自縣有關(guān)部門,正式批準(zhǔn)撤銷蒙自縣設(shè)立蒙自市。

7. 劍南道是哪里

李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人。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8. 劍南道綿州在哪里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意思是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匀乱P州,這是因為作者李白得知孟浩然三月份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這首詩就是二人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的?!  盁熁ㄈ孪?lián)P州”出自當(dāng)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讶说墓麓皾u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寫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nèi)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菩陂_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guān)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包S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dāng)。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dāng)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笨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姷牡谌?、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肮路苯^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fēng)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熱文